39健康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具体说可表现为休息时心动过速体位改变时血压降低,而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在年龄40岁以上病程20年以上的患者,症状不典型者尤其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仅有疲乏胸闷恶心呕吐、充血性心衰,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甚至仅见疲乏等,预差而易于漏诊、误诊。还常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猝死。心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糖尿病性心脏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胸痹心痛”、“消渴病·心悸怔忡”、“消渴病·支水肿”等病证。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就有“二阳结谓之消,……其传为息贲,死不治”的记载,此所谓“息贲”,是指呼吸急促,可见于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衰喘危证,说明古人造就认识到了糖尿病日久可继发心脏病,发生心脏病后,病情继续进展,预后不良的情况。中医认为多是消渴病久治不愈,内热伤阴耗气,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基础上,气滞痰阻血瘀,心脉痹阻,心神失养,甚或心阳虚衰,水饮内停所致。

  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调治,可分为以下六证,进辨证论治。

  1.痰湿痹阻胸阳:心胸憋闷,疼痛彻背,形体肥胖,神疲眠差,口干不喜饮,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治当化痰除湿、宽胸开痹,方药可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栝楼15克、薤白9克、枳壳9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云苓12克、丹参15克、葛根25克、赤白芍各25克、僵蚕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用二陈丸速效救心丸等。

  2.痰热痹阻胸阳:心胸憋闷,胸痛背沉,心烦失眠,或有干呕,口中粘腻,神疲多梦,大便干结,心下按之则痛,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当化痰清热、宽胸开痹,方药可用小陷胸汤加味(栝楼15克、黄连9克、枳壳9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云苓12克、丹参15克、葛根25克、赤白芍各25克、桑白皮15克、僵蚕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牛黄清心丸、丹参滴等。

  3.气滞血瘀:胸闷胸痛,胸胁胀痛,刺痛,疼痛发作与情绪有关,善太息,或有口苦,情志不舒,月经不调,经有血块,舌质紫暗,苔白起沫,脉弦沉。治当理气活血,方药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9克、枳壳9克、赤白芍各25克、桃仁12克、红9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25克、山楂12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黄12克、三七粉3克(分冲)、鬼箭羽15克、桔梗6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用血府逐瘀囊、颗粒等。

  4.气虚痰阻、气滞血瘀: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脘腹痞胀,二便不调,纳食不香,舌胖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或弦滑。治当益气化痰,顺气活血,方药可用六君子汤、温胆汤化裁(黄芪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鬼箭羽15克、陈皮9克、清半夏12克、沙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栝楼15克、枳壳9克、苏梗6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补中益气丸、通心络、参芍片等。

  5.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痛时作,胸闷气短,口干燥,疲乏无力,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嫩红有裂,少苔或薄白苔,脉细数或弦细数。治当益气养阴、理气活血,方可用生脉、香苏散、丹参饮化裁(黄芪15克、沙参15克、玄参25克、知母15克、生地2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鬼箭羽15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地骨皮25克、甘菘12克、苏梗6克、陈皮9克、枳壳9克、香橼6克、佛手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生脉胶囊、天王补心丹、丹七片等。

  6.阴阳俱虚,血瘀饮停:心胸憋闷,疼痛,背寒如掌大,咳嗽气促,或咳吐清涎,不喜饮水,舌暗苔白水滑,脉细弦滑或沉细滑。治当滋阴助阳,化饮活血,方药可用苓桂术甘汤化裁(黄芪15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沙参15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鬼箭羽5克、仙灵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以配合五苓片丹参片等。

(实习编辑:乌英)

2011-05-29 12:06: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玉洁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有哪些
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按摩、运动疗法、拔罐以及中药汤剂。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1.饮食控制 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并注意定时定量进食。例如,可以选择燕麦粥作为早餐,搭配适量的瘦肉和蔬菜。 2.按摩 在中医中,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状况。针对一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足三里穴进行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此外,还可以配合按摩内关穴,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3.运动疗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推荐一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在一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中,常选用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拔罐,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但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 5.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一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具体的方剂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常见的包括玉液汤、人参石膏汤等,可以每日按医嘱饭后服用。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一型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病情稳定。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手痛,中医怎么治
糖尿病手痛,中医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针灸治疗、按摩治疗、中药治疗、艾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饮食调理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手痛的情况,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等,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手痛的症状。 2、针灸治疗 糖尿病患者手痛还可能会出现局部麻木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不适症状。 3、按摩治疗 还可以通过按摩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揉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能够起到舒筋通络、清热泻火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手痛的症状。 4、中药治疗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5、艾灸治疗 可以遵医嘱通过艾灸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能够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有利于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有加重趋势,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除此之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中医治疗可采用推拿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中医食疗、中药调理等方法。 1.推拿按摩 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如太溪穴、三阴交穴等,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耳穴压豆 选取耳部特定穴位,如胰胆、内分泌、神门、肾等,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物质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建议每天自行按压耳穴 3 - 5 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 1 - 2 分钟。此方法可辅助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 3.中药足浴 使用艾叶、红花、鸡血藤、桑枝等中药煎汤后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20 - 30 分钟为宜,调节水温至 40 - 45℃,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中医食疗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辅助治疗糖尿病。如每天吃一小碗山药粥、枸杞炖鸡等,既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利于控制血糖。但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炸鸡等。 5.中药调理 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逍遥丸等具有中成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其中逍遥丸建议饭前用温水送服,具体剂量需要遵医嘱。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