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更应小心“肝”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常常讨论的是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心脏、视网膜、足部、神经损害,很少会提及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其实糖尿病亦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肝脏损伤。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片,一旦出现肝脏损伤时,许多药物非常不利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就需要慎用或禁用了。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导致的肝损伤,做好预防和治疗,对于肝脏带来的问题多加小心。

  常见的糖尿病性肝损伤  1.糖尿病引发的非特异性肝酶学异常。因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肝脏也不例外,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化碳蓄积、酸中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重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尤其是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2.糖尿病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有21%~78%伴有脂肪肝。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三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肝肿大,肝区不适和触痛,25%左右有脾肿大,但腹水罕见。肝功能酶学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除非发生明显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3.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约为正常人的2~4倍。其原因可能是:   ①糖尿病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

  ②糖尿病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强: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所以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低发地区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其他: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继发于胆管感染的肝脏损害等。  糖尿病合并肝损伤时的临床特点

  1.有关肝损伤的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糖尿病及肝损害共同存在的症状:消瘦、乏力,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饥,并发肝损害后转为厌食,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2.体征少,一般没有普通肝损害患者的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病容等,发生肝硬化时才有这些体征,而且肝质地较硬,可有或无触痛。另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肿大,未控制者60%肝肿大,在酮症时为100%。

  3.肝损害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但大多数均为轻度异常,仅少数明显异常。

  4.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

  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和脂肪肝  1.基础治疗:   ①改变生活方式,如调节饮食、适当运动、限酒、戒烟,在糖尿病饮食控制范围内积极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②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和伴随疾病,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③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为重要。

  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应谨慎或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此时需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保肝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使用这些口服降糖药物。

  2.保肝药物辅助治疗:旨在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慢性肝病进展。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退为止。原则上不用五味子类降酶药物,以防掩盖病情。

  初步临床试验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水飞蓟素、β-甜菜碱、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使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并能减轻肝组织病变。

(实习编辑:黄丽芳)

2010-04-30 15:17: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会怎样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容易引起足底麻木、视力下降、感觉减退、肢体运动障碍、尿潴留等症状。1、足底麻木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足底麻木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视力下降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3、感觉减退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引起感觉减退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肢体运动障碍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可能会出现手足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尿潴留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神经病变加重,容易引起尿潴留的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导尿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以及治疗并发症,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主要包括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依帕司他片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甲钴胺片甲钴胺片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神经受损引起的相关症状,比如肢体麻木、无力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2、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3、硫辛酸胶囊硫辛酸胶囊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4、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也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5、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1、饮食此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糖果等,也应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维生素,而且不会导致病情加重。2、运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等,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需要做好热身工作,以免出现受伤的情况。3、血糖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应避免摄入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或饮料,以免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不利于疾病的恢复。4、皮肤护理此外,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瘙痒、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平时需要做好皮肤的防护措施,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皮肤溃烂。5、心理护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可以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建议患者平时注意均衡饮食、禁烟禁酒、适当运动、避免熬夜,有助于病情恢复。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腿周围神经病变能治好吗
腿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能治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症状。3、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没有效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等,可以促进病情好转。4、日常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苹果、猕猴桃、牛奶、鸡蛋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还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5、运动调理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患者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谭燕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怕吗
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比较可怕,通常是由于糖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1、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以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的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导致神经的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双脚无力等症状。如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等药物营养神经。 2、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其周围神经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双下肢麻木。如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可以去除血液中致病性抗体,从而恢复正常。如患者症状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血浆交换疗法。 3、中毒 患者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的化学物质中,如铅、汞等,会对周围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双下肢麻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如出现铅中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依地酸钙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出现汞中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巯丙磺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神经受到压迫、血管病变、骨折等原因也可引起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