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有哪些特点
近年来有学者把以上这些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血管病变总称为“糖尿病性心脏病”。这一命名已为广大内分泌代谢病学者所接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其它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它可表现为:
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
不典型或无痛性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休息时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立卧位心率变化不大;
体位性低血压;
心衰发生率高,猝死发生率也增加。
帮你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血管病人大多血压高,但是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病的表现却可能是血压低,有时起床后,一阵头晕眼花。但查血糖、尿糖都没什么变化。这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征之一。糖尿病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病人年纪轻,容易导致猝死,因此应引起重视。那么,如何发现糖尿病心的“蛛丝马迹”呢?抓住糖尿病心的特征——一低、二快、三无痛。
一低
一低是血压低,测血压时立位与卧位相差20~40mmHg,病人体位改变可出现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昏厥等。
二快
二快指心率快,常因迷走神经功能减损、心率快(每分钟心率多在90次以上),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三无痛
三无痛指没有心绞痛症状,这种无痛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
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没有疼痛症状,一般人发生心梗时有疼痛,提示患者该去就医,糖尿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患者常无明显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
如何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
由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极高,所以糖尿病病友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应加强保护“心脏”的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治疗糖尿病
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一原发病,使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得以纠正。
积极控制并存的其他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肥胖等。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以外,还需降血压、调血脂(即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血粘、减肥。
针对心血管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对于心肌缺血,可采用扩张冠状动脉(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心动过速者,可以口服心得安;并发心力衰竭者,可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
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糖尿病病友控制病情,有助于改善症状,并能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注意饮食调整
低盐低脂饮食,增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的食物。
适度运动
坚持体育运动,并按计划逐步增加活动量,这样可以改善糖耐量和脂肪代谢紊乱,改善心功能。
减肥
对肥胖患者首先要减轻体重,减少饮食及总热卡。
其他
生活规律,心理平衡,戒烟戒酒等。
定期做相关检查
病程长、年龄大或具有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肥胖等的糖尿病朋友,即使无心血管相应症状,仍需要定期检查各项代谢指标及心电图,必要时应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心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考虑药物使用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对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处理与非糖尿病患者无差异,但需注意所用药物对糖尿病的影响,对动脉粥样硬化和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在使用胰岛素、强效降血糖药物、各种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α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时,要慎重考虑其副作用。
身边常备急救药
糖尿病病友应加强保护心脏的意识,平时应随身携带一些急救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糖友最好常备的药物
常备硝酸甘油类等药物,以备急救用。如备用保健盒,保健盒中的药物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缓解心绞痛发作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复方硝酸甘油片(复方硝酸戊四醇酯)等;另一类是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潘生丁、安定片等。
注意药物的保存
要注意保存保护好药物以防变质,硝酸甘油要密封,避光,放干冷处保存,如果密封不好,保存处温度较高就容易分解失效,心绞痛患者常将保健盒放在内衣口袋里,由于体温作用,易使药物变质失效。
要经常检查药物是否过期
要经常检查硝酸甘油等药物是否过期或失效,及时更换。否则当心绞痛发作时药物发挥不了作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身携带急救小卡片
病人口袋内应放有一张小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 工作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所患疾病,如果突然发生意外,有助于人们进行急救和通知。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