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我真是昏了头,一下子掏出三千五,买了够吃半年的保健品,回家就给老伴骂得半死。你们一定要呼吁一下,让老年人别再上这些保健品推销的当了。”近日,应先生被老伴“一盆冷水”浇醒后,气鼓鼓地向本报热线发泄郁闷。近来,本报热线接到不少类似的电话。
近来,所谓的“服务式营销”成为一些保健品厂商的法宝。从免费体检、免费讲座至免费旅游等“人盯人”的手段层出不穷。因为产品销售业绩与业务员收入直接挂钩,不少人为了卖出产品,往往不择手段。尽管本报和有关媒体对此一再报道,但被忽悠入套的仍大有人在。上个周末,家住五爱家园的刘先生致电本报,讲述了亲身经历:他和老伴在附近菜场买菜,回家路上被一男一女两个操外地口音的青年人缠上,他们嘴非常甜,“干爹”“干妈”乱叫,让他们很不好意思。两人自称是“总装备部歌舞团”的,组织医学专家来为无锡老人免费体检,请老夫妻俩在星期六早上到某大酒店去参加活动。其后,也不知他们如何弄到了自己的电话,几乎每天都会来电“问候”。周六到了,刘先生给他们缠得不好意思不去。不过总算留个心眼,他决定一个人去,分文不带。会场上,“各位干爹干妈,干儿子先给你们唱一首歌!”一屋子老人被喊得很感动,跟着不断地喊“活到100岁”的口号。最后“体检”下来,人人都被建议买一种4300元一套的保健品。许多人现场掏了钱。刘先生发觉是推销产品,就找个上厕所的机会溜了。
保健品营销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委员于斐介绍,目前获得“国食健字”的保健品已超过万种,绝大部分不在商店里销售。保健品的定价完全是市场行为,利用人们医学知识的不对称,通过“神化企业、神化产品、神化老板”的“3个神化”,卖出“天价”并非难事。那些所谓的“退休医生”绝大多数都是稍有医学知识的商人,而有闲有钱又与儿女分住的老人就成了他们选择的目标客户。在圈内,这些老人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信息甚至有人制作了数据库在出售。无锡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殷佳元介绍,因为这些人卖的产品是合格的、价格是公开的、买卖关系又是有合同的,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都很难插手。所谓的“会议营销”实际上处于管理真空。目前只能一方面呼吁那些出租会场的酒店宾馆有一点良知,不要给他们提供场所;二则还是要提醒消费者要有自我防范意识,有病上医院,不要迷信这些正规渠道根本就不卖的保健品。
(责任编辑:滕小兰)
副主任医师
宜兴市人民医院 体检科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体检科
副主任医师
通辽市医院 保健体检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体检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体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