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健身 > 武术

形意之辩话太极(上)

举报/反馈
2009-03-27 09:00:0039健康网社区

  太极拳是中国武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尚自然、崇虚灵、重中定、用阴柔等特点,正是中国文化从汉唐的阳刚向宋元的阴柔转化的一种文化反映。这一文化反映体现了国学思想的向内追求和尚柔趣味。近代大儒梁漱溟20世纪30年代便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是向内的”。旨哉斯言。由此而及于传统文学、书画、音乐、养生、医学、哲学等似皆然。再者,太极拳之为武术,又为体育,在中国传统,技艺必进乎道。太极之道,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其运动在身,其规律在天,是人道人文之以能合于天道天文者为大为至。

  一、形与意

  太极拳不管是作为体育运动还是作为武术技击,都离不开外在形体与内在的心意的双向修炼。然而,偏重外形动作的主要是在形上摹仿,而忽略了内意的修炼,使太极拳流于套路运作的规范与优美。先师曾称这种“公园太极拳”为“太极操”。而其甚者,在比赛或表演中更求外表漂亮,由操而舞,早失太极“起脚不过腰”的古训。先师称此类太极拳为“太极舞”。

  其实,中国武功确实有武术(技)、武功、武艺、武道的多重性功能,欣赏性的武艺也是客观存在,也不必全盘否定它。不过,在追求武功者看来,花拳绣腿毕竟不能实战,一味向外求的结果,势必使太极拳丧失武之本质,在技击和养生两大功能上有所失漏。相反,对于内意的追求较为合乎拳经“用意不用力”的宗旨,与此相关,就是“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力,才会使拳道走上正轨,大方向是对的。

  尝见有论者或练家认为,用意不用力,所以外形动作便不重要了,意念极重,甚至认为我只要意念一动,与对方接手时便可放人丈外。我想,此一认识也已落入另一误区。凡人学艺,必有阶梯、层次递进,不可躐等以求。若谓唯外是骛者失,则唯内是求者亦未必真得。有些练者,入门不久,拳架尚未中规中矩,方圆开合尚未得窍,便已不求形似,一味练起意来,恐亦失之。如学书法,始于临摹,必求点画方圆合度,先求外形之逼似,再追形意之自运,终得神采之飞扬。此中阶级,迤逦而进,方为合道。若始习书便不求形似而动辄以神似自炫,易落野狐之禅,终成胡涂乱抹之书。习太极者,或仿佛之。入规矩而出规矩,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努力。庶几得之。

  故笔者认为,习拳之初,当求形似,外形非常重要;练习即久,必练内意,心法是也;迨拳功深,外形内意,浑融不二,拳意真真,化机方至。功之深者,意念一动而内功随之,外焉不觉,而内意到而内功充,或至“一片神行”境地。此中积累历练,岂是初学可窥?是知始习便言“意”,总落空洞无物。终成不离意,恍兮惚兮,无意之意是真意。因此,笔者认为:形与意(亦为内家拳种名)乃是练太极拳必须弄懂的东西,甚至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要处理好这对存在。形与意、外与内、实与虚……也就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原则,此外无道。偏执则非太极,单一则不合道。

  至于内意,近于心法。心法之传,门户有别。历来练家皆知“用意不用力”之拳经,在杨露禅之用意与一般练家之用意,其异同如何?其功用如何?悟者可多领会。无功之意,啥都不是。然功从何来?真传善悟者方知。若初学乍练,便用意不用力,便单从意上求,纯属奢谈妄念。昔一位吴式拳师叔曾述及当年向吴式太极宗师杨禹廷师爷讨教拳理时,杨禹廷师爷说,鉴老(吴鉴泉)的太极球(意气圈)只有绿豆粒大小,王茂斋老师的球(圈)约黄豆粒大小,自己之球(圈)如蚕豆粒般大。此一故事可令习练者参悟。太极一气,也即太极一意,此意非彼意,意的质量不同。外形之有无与内意之有无,必须习者领悟得之。心既知之,形法随之,不是那么简单。“书之妙道,惟观神采”——此是高境界。“太极高手,一片神行”——此亦是高境界。以高层次练法指导初学,往往让人不知所以,而永远以低层次法修习大道,永难升阶。

  早年笔者的形意拳老师俞敏曾告诉我说,象形取意就是学问,形意合一,是拳非拳。后悟中国文化,形意并重,以意为上。形似为始,神似为终。后入太极之门,恩师李经梧教拳一直要求中规中矩,但同时他又强调练意,常说,我什么时候都在打拳。这不就是“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拳)”吗?前者是在强调形法的入手规矩之重要,后者又是在揭示养拳练意的本质。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谓,“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此已指习拳之中高级境界。

  李经梧师曾在入门之初说:太极拳道理很深奥,但也很朴素,它是从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内丹术逐渐发展而成。由此笔者思考认为:导引者,形动而气行也;吐纳者,气运而脉通也;内丹者,神、气、精之能量转化也。人体的特定姿势动作,可以疏通运动的经脉气路,此外形不可废,因外形之动与内气相关。然一经经脉畅通,周天运转之后,则意之所到,气血随行,若太极气圈成,则周身八万四千毛孔开合一家,即全体大用,放之六合,退藏于密,“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孙禄堂《太极拳学》)。此一点子即中央戊己土之意运也。因此,外形运动之导引,与夫内气(意)开合升降之吐纳,则是二而一也,外导内,内引外,开合升降即太极也。以之养生则为太极道,以之技击则为太极拳。施放于外者,功也,修养于内者,道也。故高明拳家内外双修,拳道一如,练养一家。

  二、圆、匀、中、连、柔

  前人之论太极者已汗牛充栋,笔者鲜于创见,仅从上述五字略抒管见,亦形意之发挥也。

  圆:环也、圈也。试看宇宙间天体之运动,日月星辰无不以圆转为存在规律。此即天道,而世间之物凡与道之规律邻近或相合者即能长久,不近不合者便易消亡。“天不变,道亦不变”(汉儒董仲舒语),此“天”乃有此“道”,一切世间法不离此世间道。试看地球上之生物果实亦皆圆,圆满为成熟之形,而日月星辰之运动则为圆弧运动,圆弧运动为常规运动,也是永恒运动。太极拳上合天象,下合地理,就意念和身形来讲要符合浑圆的要求,此即浑圆饱满、静亦圆、动亦圆、不凹不凸、不丢不顶、八面支撑,环、圈、圆、转,珠圆玉润。在佛家密宗有大圆满心髓,在道家则恪守天道之象与义,太极则之而成太极拳理。李经梧师曾简洁地概括太极拳练习有四性:柔和、连贯、圆活、完整。此处所提之圆,即是先师所说四性中的“圆活、完整”两性。

  杨式与吴式拳均有“太极圈”之说。赵铁菴师爷授与经梧先师《太极拳秘宗》中便有那首著名的“太极圈”歌诀:“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依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推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凡与我师接过手的人无不觉有一个圈在我师身手间,甚至一旦接上手,退也不易了。周旋、圈、水磨推急缓,都是圆弧运动,身形不可凹凸,不可出死角,然后可以臻圆融无碍、进退自如的天然境界。因此。太极拳古名“先天拳”,含理至深,我以为还可以名之“自然拳”(不同于自然门),因为它的拳理深契“道法自然”之旨。

  匀:天体日月星辰之运行无忽疾忽慢之变态,其永恒不变者即匀缓运动,此为常态。常态即合道,非常态即不合道。试看地球上四时之交替,天体间日月之穿梭,星辰之旋转,皆匀速运动,故匀速为天地之大道,太极拳则之,运动以匀速而易圆满无偏也。与匀相关联的就是缓、慢。然而地球之运转匀而缓,匀而慢,故人立于其上而不觉其动,而其实际则缓慢中有不缓慢在。太极之体在静,其用在动,动与静为一,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匀缓中寓不匀缓,所以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有“贵在动静有常”一说,又谓“忽左右上下俯仰之不匀也”皆属失常度。匀之一字包蕴举步伸手、俯仰向背、进退顾盼、呼吸吐纳诸方面,又非仅指运动速度。试想,练拳者呼吸不匀,能不散乱轻浮吗?内家拳之静以制动、后发先至、似慢实快,便需在此匀缓中讨消息。 (未完待续)

(责实习编辑:张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