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健身 > 武术

谁说太极只是老人练的!

举报/反馈
2010-06-0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顾名思义,是根据我国阴阳学说而命名的。

  拳术运动作为健身治病的手段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太极拳的动作平衡缓和,复杂协调,松弛流畅,把肌肉运动和呼吸及意念的调整相互结合,做到动中取静,有其显著的特点,又因太极拳动作温和,没有精神及体力上的高度紧张,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锻炼,故在康复医学中有特殊地位,是中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

  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康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不犹户枢不朽是也。”

  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范振华等调查了上海平均练习太极拳25年的50~79岁的男性80人,与同年龄组退休职工141人相比,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有利于延缓老年性的机体萎缩。

  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练习太极拳,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协调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运动,练拳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由于情绪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活动活跃起来,对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说,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有益于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有研究所曾对32名练拳老人和53名相应年龄的不运动老人作了心血管功能检查比较。练拳组除1例外,全部顺利完成1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台阶15次的定量运动。对照组完成此项运动的比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50岁组、60岁组、70岁组和80岁组依次仅为85.9%,54%,5%和2%。

  资料显示,练拳老人的肺活量较对照组大,胸围呼吸差也较大。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观察50人练拳6个月后,肺活量平均由2588毫升增至2765毫升(P<0.05);另一组在练拳1年后肺活量自2556毫升增至2780毫升(P<0.01)。

  对肌肉、骨骼和关节有良好作用

  太极拳具有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通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及的长度,长年累月,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软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引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变形等方面的能力,使骨骼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北京、上海和广州对练拳老人进行脊柱活动度检查,被检者伸膝站立,向前弯腰用手触地,其结果练拳老人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实习编辑:何丽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