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老人 > 老人生活

控糖有道 | 三多三少管好糖尿病

举报/反馈
2017-07-22 00:00:00生命时报

  专家解读英国最新糖尿病营养指南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曹 瑛

  本报记者 张 杰

  糖友们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才能控制好病情。但对美食的渴望、坚持锻炼的困难,都给糖友带来很大困扰。英国最近颁布了“糖尿病预防及管理循证营养指南”,借鉴了几项前瞻性研究结果,给糖友饮食做出了详细指导。

  英国这份指南中,饮食+体育锻炼是标配。具体而言,第一,营养素:超过25%的糖友被要求补充营养素,高剂量的镁、维生素D3和钙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铁则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第二,运动:能强化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在不控制饮食的前提下,每天小于60分钟的运动对减重无意义;控制好饮食的同时增加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或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对糖友才有意义。

  第三,食物:全谷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一些特殊水果(如蓝莓、葡萄和苹果)、发酵乳制品、咖啡、茶可逆转2型糖尿病;红肉、加工肉类、土豆(尤其是炸土豆)、含糖饮料、精制碳水化合物可增加风险;鸡蛋、坚果、鱼对2型糖尿病几乎没有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对亚洲人群有益的、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也对糖尿病没有影响。

  第四,饮食结构:高脂、高糖和低纤维饮食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植物性饮食则相反,且健康饮食超过4年能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膳食结构包括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半素和纯素饮食、北欧健康饮食、适量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其中,地中海饮食(天天吃五谷根茎类、水果、豆类、坚果、酸奶等;每周吃鱼肉>家禽肉>蛋>甜食)有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还能延迟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药物使用;DASH饮食(原则上每日全谷物食品、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量增加;少油脂,尤其是减少动物油脂摄入;减少甜食、糖分、红肉和食盐摄入)不仅能控制血压,还能改善好/坏胆固醇的比例;每天额外增加膳食纤维4~40克,糖化血红蛋白也会有所降低。总体来说,健康的膳食模式应是:减少总脂肪的摄入(能量占比小于35%),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能量占比小于10%);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大于15克/1000千卡),适当食用苦瓜、肉桂、芦荟、大蒜、姜黄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曹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英国这份最新指南依据了新的大型循证医学证据,就不同膳食结构对糖尿病的风险影响做了介绍,再次强调没有一种饮食方式适合所有人,糖友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均需要个体化。对中国糖友来说,这一点对有明显地域差别的中国饮食是很好的借鉴。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差异很大,比如四川人无辣不欢,广东人却不碰辣椒;东北饮食色重味浓,江浙一带喜欢吃甜等。曹瑛说,总体而言,中国人在个性化饮食的基础上,做好“三多三少”的调整,就能预防或改善糖尿病。三多,即增加膳食纤维、增加有益营养素、增加锻炼;三少,即减少总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减少体重。

  中国人喜欢精细饮食,对味道的要求较高,因此常常出现粗粮细做、调味料过度使用、高盐高油等问题。英国指南中推荐的地中海饮食、素食等有益饮食模式,多数是以粗粮、谷物、蔬菜为主,具有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征。尽管不提倡一刀切地采用固定的饮食模式,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日常饮食中增加粗粮、蔬菜的比例,以优化饮食结构,降低糖尿病风险。

  曹瑛最后强调,我们还需要依据国人自己的循证医学数据,给出更多针对亚洲人群的膳食指导建议。此外,应增强国民运动意识,因为膳食管理与运动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曹瑛主治医师内分泌代谢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