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内科疾病 > 内科资讯

结肠炎好后为什么会便秘

举报/反馈
2023-07-31 10:19:0039健康网

结肠炎好后出现便秘可能是感染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药物副作用、食物不耐受、功能性便秘等病因导致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便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

结肠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导致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当结肠炎治愈后,炎症因子持续作用于局部组织,可能会引起神经肌肉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结肠运动和排便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2.肠道菌群失调

结肠炎患者由于长期患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若未做好饮食护理,则可能导致病原体侵袭结肠,诱发结肠炎的发生。致病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可使结肠黏膜受损,从而出现腹泻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致病菌被机体清除,结肠炎得到治愈,但其损伤的结肠黏膜尚未修复完全,此时若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出现便秘的现象。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来改善症状。

3.药物副作用

如果结肠炎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在用药过程中会对胃肠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性,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进而引起便秘的发生。对于由药物引起的便秘症状,应首先咨询主治医师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以软化大便,也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食物不耐受

结肠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容易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结肠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炎症反应。当结肠炎痊愈后,患者仍然对该类食物不耐受,进食后会引起肠道痉挛,进而出现便秘的情况。对于食物不耐受所致的便秘,可通过食物日记记录每日所摄取的食物,找出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并逐渐减少或避免摄入,同时可适当食用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

5.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结肠炎治愈后,由于结肠平滑肌收缩力减弱、直肠肛门协调障碍等原因导致的排便困难。结肠炎治愈后,结肠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便秘的情况。改善生活方式是解决功能性便秘的关键,包括定时定量进餐、适量运动等,还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