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尿酸高、胆碱酯酶高可能是由长期饮酒、药物副作用、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饮酒
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体内尿酸和胆碱酯酶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戒酒并配合医生使用保肝护肝类药物进行调理,如水飞蓟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胆碱酯酶合成减少,从而引起胆碱酯酶水平降低。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抑制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例如遵医嘱停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可能导致胆碱酯酶低的药物,改用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罗红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片等。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下降,从而使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出现胆碱酯酶偏低的现象。同时,由于肝脏是合成尿酸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受损时,其合成尿酸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尿酸水平升高。针对慢性肝炎引起的胆碱酯酶偏低,可考虑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改善肝脏功能。
4.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肝脏的合成功能减退,导致胆碱酯酶合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肝硬化常伴随门脉高压和脾肿大,这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一步降低胆碱酯酶的浓度。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因,延缓病情进展,可通过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来保护肝脏。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红细胞所引起的血液疾病,此时骨髓造血功能亢进,会产生大量幼红细胞,这些幼红细胞会在肝脏中被破坏,导致肝脏负担增加,进而影响胆碱酯酶的合成和释放。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来进行处理,即口服泼尼松联合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建议定期监测尿酸和胆碱酯酶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肾功能测试、超声波检查以及血液生化分析等检测项目。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 甲状腺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