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01 我的感情是麻木的
我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很多人不理解,抑郁者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以我亲身的体会来说,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每天浑浑噩噩,面对什么事情总是在考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对于家人的关心会感到厌烦,对朋友不愿沟通。一些细微的事情就会要死要活。
我的感情是麻木的,甚至要用刀在手上划满伤口才能感觉到一丝快感。
没错,快感。是那种自己还活着,处在生死边界的存在感。
只有当锋利的刀子在皮肤上割开血肉的那一刻,我才感觉,我是个人,活着的人,有痛感的人。
02 抑郁症康复了,是什么感觉?
那年,我试图割颈自杀,用的就是一把小小的陶瓷水果刀。抢救了两个小时,阎王爷不愿意收下我。
睁开眼,看到爸妈哭红的双眼,我想:为了他们再活一次吧。
我开始接受治疗,按时吃药。
我发现以前感到厌烦、想不开的事情,慢慢找到了突破口;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觉得十分顺畅;朋友们也愿意主动与我聊天,他们也愿意照顾我的情绪,主动聆听我的困扰。
我开始发现,世界并不是无趣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美好之处,等待我去发现,去感受。
一、抑郁症是一只“黑狗”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丘吉尔
“黑狗”是抑郁症的代名词,在《我有条叫做“抑郁症”的黑狗》一书中,作者马修·约翰斯顿也以“黑狗”形象地比喻抑郁。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低于25%的患者会寻求有效的治疗,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抑郁而自杀。
而在中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接受治疗的大概只有8%,每年约有20多万人,因抑郁自杀。
作为全球第四大疾病,抑郁症让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饱受痛苦,这一数字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开始出现患者低龄化的现象。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的必修课本上,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科普。在已知的新闻案例中,人们会倾向将抑郁等同于情绪低落、失眠、不愿意社交、想太多、性格内向等。
抑郁症并不是单一种疾病,它是生理易感性基础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下,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抑郁症状的持续动态过程。
面对如此庞大的“抑郁群体”,不少人因为对抑郁症缺乏了解,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但其实抑郁症在早期是有较为明显的症状:
1、情绪持续化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
2、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
3、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
4、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
5、行为发生改变,变得烦躁,或是行动缓慢。
6、疲劳,没精神。
7、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
8、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9、开始思考关于死亡
10、以上症状,持续两周以上。
抑郁症发病率及相关自杀率的居高不下,给社会和患者带来巨大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杨甫德教授建议:如果工作、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早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正规诊疗。
二、这些人患抑郁风险更高
抑郁症的发病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刺激因素等等,尤其是以下几种因素,更容易使人产生抑郁倾向:
内向性格:内向者多不善于表达,他们会把负面情绪和压力堆积在心底,渐渐变得孤僻、敏感多疑、固执,长期如此下去就会陷入严重的焦虑和绝望当中。
偏执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于追求完美就是偏执了。这种人,一旦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就会陷入强大的失落感以及自责感之中,而且喜欢钻牛角尖。
童年创伤:在童年时期,他们遭受到虐待、暴打,有很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人极容易在成年后产生抑郁症。
社会因素:明星自杀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长时间饱受各种压力折磨,长期休息不足,慢慢地,会出现长期性的闷闷不乐,不愿意去社交,睡眠也是非常不好,最终导致抑郁倾向,严重的患者就会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行为。
三、如何帮助有抑郁症的亲友?
抑郁症虽不是生理疾病,但它同样会带来了经济负担,更严峻的是,患者会因此而导致的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失业,人生失去活下去的动力,更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
若是我们的身边有亲友正被抑郁症困扰,做到以下几点,让患者们看到黑暗中的“光明”。
1.多听少说,让他放松
与抑郁症患者的交流,更多要以倾听为主,让患者倾诉自己内心的忧郁。在交流过程时,可以放松肢体,让患者感到舒适,知道你是在用心去聆听他的不安。
2.花时间相处
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陪伴,花些时间陪着对方,简单的交谈,也能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
3.帮忙查找相关信息,或带他们去看医生
走出家门,主动求助,陪同患者一起去专业机构检查。注意,不要过早提议去找医生,而是先在了解抑郁症的信息后,让他们感觉到你是真的在用心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他们才会不再回避自己的抑郁状态,主动听取你的意见。
4.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患者会对家人进行攻击,长期相处下去,自己可能也会产生抑郁的无助和绝望。所以,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不要意气用事或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患者身上。相信风雨总会过去,能拯救一个抑郁患者,这不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抑郁者可能并非真正想关死心房的那扇“门”,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人可以懂他们、了解他们,在黑暗中挣扎时可以有人伸以援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抑郁家庭,早日走出阴霾。
参考资料:
[1]《那条叫做“抑郁”的黑狗》.中国红十字会.2018-05-22
[2]《一个人对抗一群人 | 被我们误会了的抑郁症【科普】》.简单心理.2016-03-23
[3]《中国超5400万人患抑郁症!职场人群成主力,假如你遇上了,该怎么办?》.21世纪经济报道.2019-10-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心理科
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