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自我价值感下降、疲劳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症状若持续一段时间,建议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情绪低落
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导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减少,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这些神经递质对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情绪持续低落。这类情绪反应通常表现在个体的日常活动中,如工作、学习或社交互动中。这种低落情绪可能使患者感到无助、无望,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2.兴趣减退或丧失
由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降低,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加工缺陷和情感信息处理障碍,从而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这可能会影响患者参与日常活动的兴趣和愉悦感,包括但不限于娱乐、爱好或社交活动。
3.自我价值感下降
当个体经历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或生活事件时,可能会引发应激性心理反应,导致自我评价系统受到干扰,产生不合理的负向自我观念。此外,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扭曲也可能加剧这种负面自我感知。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或满足期望,因此会贬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4.疲劳迟钝
能量储备不足是由于生物节律紊乱引起的睡眠障碍所致,而能量储备不足又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此外,长期的压力和情绪困扰也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储备,使人感到疲乏无力。此类症状可能导致患者白天感到昏沉欲睡,夜晚则难以入眠,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5.注意力难以集中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活跃度下降,导致信息处理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同时,抑郁症还会通过抑制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来影响信息处理过程。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专注于任务,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分心,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可以进行临床评估问卷调查、心理量表测试以及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治疗措施可考虑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