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碍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性心理障碍

导致性心理障碍的因素

举报/反馈
2011-02-12 00:24:0039健康网社区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仍有待于深入探讨,目前认为是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性变态是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异性恋发展遭受失败,被阻于儿童的早期阶段。通常是男性,来源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如母爱被剥夺、遭受遗弃等。这种压抑有潜意识中的幼儿性欲,如果冲破压抑而直接地在意识的动中表现出来,便成为性变态,如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等。因此,“变态的性生活就是儿童的性生活”。行为主义学说主张学习的理论,认为只有性乐高潮是天生的、非条件的,其他均是学习而获得的,性活动的偏好也不例外。如某人在年轻时曾通过浴室门上的锁孔窥视女人的裸浴。由于锁孔狭小,只能看到女人的鞋袜和一部分身体,造成他将这些物品与性兴奋结合而形成条件联系。以后这些刺激物单独出现时,即可引起性反应,达到性兴奋,从而形成了此人的恋物症。

  在心理社会因素中,儿时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也起重要的作用:被双亲作异性对待、作异性装扮;双亲性活动不检点;双亲与异性子女同睡、同浴的时间过长;被成年人性玩弄;过早地接触淫秽作品,均可以造成日后的性变态。生活事件,如爱恋上遭受挫折、婚姻的不满意、家庭气氛紧张、事业的不顺利等,也均可造成性行为上的变态。此外,某些人格,如内向、怕羞、孤僻、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更易产生性变态。

  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明,染色体的异常,尤其是性染色体的异常,影响了胚胎发育时的性激素水平,从而造成性身份障碍以及性偏好障碍。临床观察,不少大脑颞叶病变的病人伴有变态的性行为。如轻度颞叶损害的病人,可不表现出智力缺损或精神病性障碍,却呈露阴症、恋物症、性施受虐症等表现。此外,某些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痴呆等,可伴有性变态行为。有人调查单、双卵双生子中的同性恋发生率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卵者明显高于双卵者,说明同性恋与遗传因素有关。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