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什么原因导致尿路感染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尿路感染可能是由细菌感染、尿道结石、尿道损伤、长期憋尿、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感染

由于病原菌侵入泌尿系统繁殖,产生毒素和酶类物质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尿路感染。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控制病情。

2.尿道结石

如果存在尿道结石的情况,可能会对尿道造成机械性梗阻,使尿液排出不畅,继发感染而形成尿路感染。此外,结石移动时还可能损伤尿道黏膜,进一步加重感染。对于尿道结石引起的尿路感染,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结石取出,比如经尿道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

3.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会导致尿道黏膜受损,防御功能下降,易受细菌入侵发生感染。轻度尿道创伤可通过多喝水促进排尿冲洗尿道,减少致病菌滞留时间;重度需住院行尿道扩张术、尿道探条扩张术等。

4.长期憋尿

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壁受到压迫,容易出现肌肉疲劳,从而降低其收缩力,导致尿液无法及时排出,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憋尿,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5.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可伴或不伴有真正的尿失禁。此病由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障碍所致,这些异常包括大脑皮层、脊髓排尿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盆底肌功能紊乱。膀胱训练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旨在通过定时排尿来调整膀胱的功能。患者可以记录每天排尿的时间和尿量,以此来帮助识别并纠正不良的排尿习惯。

针对尿路感染,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细菌从尿中排出。另外,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尿培养及敏感性测试,以确定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指导抗生素选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