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治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风湿科 > 风湿热治疗

急性风湿热临床处理要点

举报/反馈
2010-10-25 03:48:0039健康网

  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某些临床表现是急性风湿热的特征性表现,并对诊断起决定作用,称之为主要表现或主征,包括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另一些表现虽也常出现,但并无特异性,且对诊断只起辅助作用,称之为次要表现或次征,包括关节痛、发热、风心病和以前的病史。某些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血液中急性反应物的出现,包括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也可作为次要表现。

  急性风湿热,可根据发病先后次序不同,分为三期:

  (1)链球菌感染前驱期:表现为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风湿热临床处理要点

  (2)潜伏期: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风湿热发作之间有一段潜伏、缓解和静止的期间,约为 1~4周。此期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3)急性风湿热发作期:多数起病较急,也可较缓慢,甚至无自觉症状而呈隐袭方式进行。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以及受损害器官的症状。如有心脏炎时,可有心悸、气短、胸闷,甚至出现苍白、焦虑、烦躁等。有关节炎时,可有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活动不利等。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小儿常有鼻出血、腹痛等症状。

  临床处理风湿热伴发热措施

  由于风湿热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所以临床应以及时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来控制患儿病情,减轻患儿的痛苦。而发热虽然对风湿热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症状,亦不是一个特异性的表现,但对判断风湿热的治疗效果,确定某些药物的治疗疗程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那么这些作用是如何体现的,风湿热的发热又应当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告诉大家,发热只是风湿热的伴发症状之一,所以在临床一般通过合理的抗风湿治疗,在其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好转的同时,体温即会随之下降。通常若以关节症状为主,或发热明显时,应选用阿司匹林,用量为80~100mg/kg/d,疗程在8~12周左右。若以心脏炎为主要表现,尤其伴心力衰竭者,应首选强的松。用量为2 mg/kg/d,服用2~4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12周左右。此外,为清除链球菌感染,应同时予青霉素治疗,疗程在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口服。在风湿热急性期还应强调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一般经上述处理,发热会逐渐得到控制乃至完全缓解。有少数身热较高者,可适当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退热。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物降温时,要注意患者有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用量如何,以调整好用药时间及药量,以免造成体温不升等弊端。

  另因发热与否能提示风湿有无活动性,故临床尚可据此调整用药,调整药量。譬如服用阿司匹林,一般用至体温下降,关节症状消失,血沉、C 反应蛋白等降至正常,方可考虑减量。又如在抗风湿治疗过程中若体温下降不明显或体温退而复升,则应考虑有无药量不足或减量过快问题,是否需要联合用药等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儿尽快康复。

  不可小觑风湿热的“破坏力”

  风湿热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最常见,而后以心脏损害为最重要。按照病变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三期。

  (一)变性渗出期 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分裂、肿胀,形成玻璃样和纤维素样变性。变性病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反应的细胞浸润。本期可持续1~2个月,恢复或进入第二、第三期。

  (二)增殖期 本期的特点是上述病变的基础上的出现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Aschoff body),这是风湿热的特征性病变,是病理学确诊风湿热的依据和风湿活动的指标。小体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其边缘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有风湿细胞。风湿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呈嗜碱性,胞核空,具有明显的核仁,有时出现双核或多核形成巨细胞,而进入硬化期。此期持续约3~4月。

  (三)硬化期 风湿上体中央的变性坏死物质逐渐被吸收,渗出的炎性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部位形成瘢痕组织。

  由于本病常反复发作,上述三期的发展过程可交错存在,历时约需4~6个月。第一期及第二期中常伴有浆液的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这种渗出性病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上各种显著症状的产生。在关节和心包的病理变化以渗出性为主,而瘢痕的形成则主要限于心内膜和心肌,特别是瓣膜。

  风湿热的炎症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多,而后以心脏损害为主。各期病变在受累器官中有所侧重,如在关节和心包以渗出为主,形成关节炎和心包炎。以后渗出物可完全吸收,少数心包渗出物吸收不完全,机化引起部分粘连,在心肌和心内膜主要是增殖性病变,以后形成瘢痕增殖。心瓣膜的增殖性病变及粘连常导致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