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行业动态

食品健康化风潮来袭,你GET到了哪些点?

举报/反馈
2020-05-07 00:31:11健康界

  受疫情影响,“健康化”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诸如无糖或低糖、零卡路里、无添加等标签正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极力追捧。

  当越来越多的健康食品被打上功能性、健康化的标签后,是否真能引发新一轮市场爆发?低碳低糖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刚性需求?未来大健康食品领域将会出现哪些发展新趋势?对此,健康界深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膳食纤维和低糖成饮品新风向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含糖饮料”会导致健康问题,包括增加成年人过早死亡的风险。

  据悉,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含糖约40克,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仅25克糖。

  为顺应健康化需求,改变“不健康”印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无糖可乐。比如,可口可乐尝试以低热量甜味剂“阿斯巴甜”代替白砂糖,推出无糖无热量的零度可乐。2018年以来,可口可乐已相继推出近十款减糖新品。

  可口可乐近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到4月为止,旗下产品的全球销量已经下降了25%,而水、气泡饮料和运动饮料的单位箱销量却增长2%。

  近年来,富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气泡水被部分消费者当作可乐的替代品。消费者认为,气泡水不含糖分、色素香精、防腐剂和咖啡因,能放心饮用。

  国内多家头部食品企业均已在“健康”气泡水领域有所布局。国产品牌北冰洋用赤藓糖醇代替蔗糖,推出主打“0糖、0脂肪、0卡路里”的百香果口味苏打气泡水;为元气森林代工的老牌企业健力宝近日推出名为“微泡水”的气泡水饮料新品,主打“绵密气泡”、“0糖0脂”、“含膳食纤维”三大特点;而伊利出在不久前推出0糖0卡的伊然乳矿气泡水。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表示,当前人们显然更加关注产品带来的长期健康收益。而在此之前,食品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调香调味”技术,到注重营养成分的历程。

  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分会发布的白皮书称,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普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达到特定建议值(25克/天)的不足5%。对此,张大超认为,在饮料中添加少量膳食纤维,长期摄入,可能会改善人们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不少市场嗅觉敏感的企业都开始研发主打健康概念的饮料,新近出现的细分功能饮品里,添加膳食纤维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据悉,雪碧纤维+里,每瓶添加了成人每日所需约30%的膳食纤维;而乳制品制造商味全上线的酸奶“顺畅点”,每瓶添加了3g植物膳食纤维。

  消费者的需求在近年来持续升级,而食品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中,二者相互推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张大超表示,基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健康科学知识的更加普及和企业的宣传,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科学,这同时也影响着生产端的产业升级。同时,生产端在创新科研方面接触到了更多科学的功能的配料,也会推广给消费者更多对健康和营养更有益的研究成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疫情将对中国消费者消费思维、消费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与大健康相关的一些行业将受到青睐和追捧。这种趋势会出现在以新生代为主流消费群体的行业及细分品类上。龙头企业的产品创新升级布局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谁先走一步,谁就能享受市场带来的消费红利。

  食品的健康化是大势所趋

  尼尔森新近发布的《深度解析疫情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报告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会上升,需要食品安全战略提升,增强溯源、增加标准化的预包装类的产品配置。

  近期以来,肯德基、星巴克、棒约翰、沃歌斯等西餐门店均推出不含胆固醇的植物肉新品。而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休闲食品,也在进行“健康”升级。“如何从长期食用的普通食品中获得更好的健康收益,将会成为一种食品潮流和趋势。”张大超表示。

  在过往,因重油、重盐、重辣、重糖等原因,国内的休闲食品一直无法摆脱“不健康”加工食品的评价。为此,国内的食品工业企业正着力推出更多营养丰富合理,长期食用会有更好的健康收益的产品。

  据介绍,国内的食品生产端也正着力通过将常规甜味剂换成低热值的甜味剂,将含热量高的油换成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推动休闲食品的健康化。

  某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生产辣条的企业正在研发添加鱼油的DHA新品,保证儿童食用也能更健康,甚至能够帮助促进身体发育。

  “这是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的,也是企业正在做的事情。”张大超表示,像瓜子、鸭脖、辣条这些休闲食品,将会不仅仅满足于口感,还会在营养上做出创新改变,使消费者获得健康收益。

  “食品的健康化是大势所趋!”张大超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人们会越来越清楚身体的状态,需要摄取什么食物以及食物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比如在美国,星巴克会标注每一杯的热值,一些餐厅也会明确标注每一份食物的热值是多少。在未来几十年后,食品的数字化趋势值得期待。

  也有舆论认为,食品的健康化可能更多是一种营销噱头,并非刚性需求。对此,朱丹蓬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既有真正引领市场潮流的大企业,也不乏有蹭疫情热点红利的机构。正如巴菲特·巴菲特所说,“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事实上,过去一直就有低糖、低热量的健康化食品,但是随着人们复杂的消费需求的变化,未来将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趋势,营养盒子/新营养创始人常志远表示,抓住千禧一代这群消费主力,将其健康需求转化为企业产品卖点,将成为拉动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