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氯的简介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一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
氯的发现
1771-1774年间,舍勒将软锰矿(MnO2)与盐酸混合,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在接收器中获得一种黄绿色气体。该气体具有和加热的王水一样的刺鼻嗅味,吸入后使肺部很难受。这使得舍勒制得了氯气,并且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尽管舍勒很早就制得了氯气,但却并没有完全认识它的一些性质,所以他不但没认为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元素,还把氯气当成了是氧的化合物—“氧化的盐酸”。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定了“氧化的盐酸”气是一种新元素,从希腊文chlōros(黄绿色)命名它为chloine。它的拉丁名称chlorum和元素符号Cl由此而来。
食物来源
膳食氯几乎完全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化物。 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中也几乎都含有氯。
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与控制着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3.参与血液CO二价离子运输。
4.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需要人群
大量出汗、腹泻呕吐、肾功能异常及使用利尿剂、肺心病时会导致氯丢失、引起氯缺乏和血浆钠氯比例改变。
生理需要
我国目前尚缺乏氯的需要量的研究资料,难于制定EAR和RNI,根据氯化钠的分子组成,结合钠的AI值,我国提出中国居民膳食适宜摄入量(AI)为3400mg/d。
过量表现
人体摄入氯过多引起对机体的危害作用并不多见。仅见于严重失水、持续摄入高氯化钠或过多氯化铵;临床上可见于输尿管-肠吻合术、肾功能衰竭、尿溶质负荷过多、尿崩症以及肠对氯的吸收增强等,以上均可引起氯过多而致高氯血症。此外,敏感个体尚可致血压升高。
缺乏症
氯的缺乏常伴有钠缺乏,此时,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且可影响生长发育。
摄取提示
饮用含氯的水最好能吃一些酸奶酪和维生素E,因为酸奶酷能补充被氯杀死的肠内有益菌,而维生素E能补充被氯破坏掉的部分。
(实习编辑:巫景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肿瘤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洛阳市廛河区龙泉三街坊15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先锋路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舜江西路239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河北省承德市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射洪县青岗镇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