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药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识药辨药

解密五类“补脑药”

举报/反馈
2009-03-17 00:54:00

  距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已经时间很近了,此刻,考生、家长仿佛一同进入了紧张的考前“倒计时”状态。为了使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将“保票”押在为孩子买的大量的“补脑药”上,希望孩子能考出个优秀的成绩。

  一些药店负责销售的人员说,近年来各类“补脑药”一年比一年卖得好,季节性很强,尤其是快到中高考的时候,家长们纷纷来给孩子买“补脑药”。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去年在市场上极其热销的一种号称可以增进记忆力的保健品,因有夸大宣传内容,不久前被国家有关部门通报并吊销了广告批文。这一事件使不少人心存疑虑,这渐成热点的“补脑药”,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补脑药”为何物?

  随意在各大药店的药品、保健品柜台前一看,为考生们准备的各种产品还真不少。各种各样的“补脑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而且花样翻新,有增进记忆力型、缓解大脑疲劳型、补充脑部营养类等等,以及宣传为“高科技成果”的产品,颇令人眼花缭乱。

  在这些产品“闪亮登场”的同时,强大的宣传攻势也铺天盖地而来,一些促销宣传颇有打动人心的诱惑力:“促思维、增记忆”、“改善脑部营养”、“高考 XXX分计划”等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惟恐自己的孩子掉了队,不惜重金购买。

  药理学专家指出,如今市场上热销的各类“补脑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即“深海鱼油”),补充大脑营养类(孵磷脂、脑磷脂),提高大脑皮层兴奋度类、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类等等。

  这些“补脑药”尽管种类各别,宣传的机理也千差万别,但究其科学原理,其宣传的神奇疗效大都存在片面和夸大之处。

  “补脑药”管用吗?

  据一位中考学生家长谈到“补脑药”时说道,她女儿正上初三,马上就要参加中考,听说班里同学都在“大补”,没办法只好随大流给女儿买了一种叫“鱼油” 的“大补”药。吃了一个多月,副作用倒是没有,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吃了总比不吃好,也就是寻求一种安慰吧。”她补充说道。

  一些高三学生们也谈到,其实他们并不爱吃这样那样的保健品,吃了也就是给老爸老妈一个交代而已。

  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代表了大多数使用者的亲身体验,现在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些“补脑药”的来龙去脉:

  深海鱼油

  各式各样的深海鱼油,应该是时下最为时髦的“补脑药”,据说可以增进智力、预防老年痴呆,还能延年益寿。其实所有这种类型的产品,其主要成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实际上,所谓的深海鱼油多少存在一些商业炒作的意味,因为绝大多数鱼油制剂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当然并非深海鱼类所独有。

  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突出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促进两岁以内幼儿的大脑发育。

  至于不饱和脂肪酸,能否通过口服迅速促进十几岁中学生的大脑思维,还很值得进一步商榷。而且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还需要与糖、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同作用,这也难怪许多人觉得服用后收效甚微。尚且过量服用鱼油制剂,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

  各种营养合剂

  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孵磷脂、脑磷脂等,都是大脑思维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于是一些主要成分为复合营养剂的“补脑药”应运而生。这些产品大多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进入市场销售的。

  尽管宣传中,这些产品富含如此全面的营养成分,但实际上使用者并没有感受到产品宣传中那么神奇的功效,原因何在?有关专家道出其中的原委,其实这些营养成分完全可以在人们正常的饮食中摄取。只要合理搭配食物结构,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大脑需要的营养大可不必依赖“外来移民”。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类

  数年前,药品市场上曾出现过一种宣传可以“促思维、增记忆”的口服液药物。吸引了当时很多学生竞相购买使用。国内部分药学专家就曾撰文指出,该药物是一种“脑代谢及循环改善剂”,临床上主要用于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等大脑功能性疾病,由于存在诸多副作用,切不能让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们盲目使用。

  的确,临床上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类药物,基本上属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脑代谢及循环改善剂,亦属于国家明文规定的处方类药物,必须经医生诊断后,凭处方、遵医嘱使用。当然不是可以随意乱用的“聪明药”。目前,市场上也曾发现少数此类药物还在违规宣传销售,当然是不可胡乱使用的。

  提高大脑皮层兴奋类

  人们都知道,提高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可以促进思维的敏锐和活跃。学生服用了市面上有些“补脑药”后,立即会感到头脑清醒、思维活跃,顿时学习效率提高。这就是该产品中含有了促进中枢神经兴奋的成分。

  但专家指出,仅依靠药物刺激提高学习效率只是权宜之计,而且这和真正意义上的“补脑”并不相符。

  滋补类食品

  目前,市场上针对青少年的滋养滋补食品名目繁多,但其中不少品种含有药物成分。用这些含有药物的滋补类食品,应当慎之又慎。研究发现,青少年经常食用含有人参、蜂王浆的食品,尽管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但久用后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这类补品含激素,有刺激作用,直接表现为青少年性异常发育。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儿童,以此“补脑”,后患无穷。

  成绩不是靠药物造

  各位家长们应当明白将孩子智力的提高寄托在几粒药丸上的想法,是可笑和不现实的,成绩可不是药物所能酿造的,而且盲目追求孩子的高智商也是十分片面的行为。

  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趋向与其智商的高低并不存在绝对关系。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个体理解和控制自我与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有统计表明,情绪稳定,行为的目标性、忍耐性、坚持性较强的孩子,更易获得学习与工作的成功。

  因此家长们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忍耐、坚毅、永恒的品格。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实习编辑:余凤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