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走出药物过敏的5个认识误区

举报/反馈
2014-10-14 01:54:14生命时报

  今年8月,英国一位2岁女孩因吃退烧药过敏导致失明,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也发表文章称,近期收到多例因药物过敏引起严重全身症状的患者。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因为药物过敏而住院。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药物过敏存在误解,不及时纠正,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一: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过敏。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误区二:过敏一定在用药当时就发生。药物过敏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一般在用药后马上发生,而迟发型则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头孢类抗菌药为例,迟发型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第2~10天,少数可长达13天。所以,只要是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疑似过敏的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诊。

  误区三:中药不会引起过敏。中药成分复杂,制备工艺有所区别,其含有的蛋白、淀粉、鞣质、色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如果服药后不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可能症状已经很严重了。

  误区四:药物过敏只有皮肤症状。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是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此外,药物过敏还可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损害。

  误区五:药物过敏不能预防。实际上,很多药物过敏可以预防和控制。首先,应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其次,要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发烧、皮疹、瘙痒、恶心、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再次,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应在皮试结果阴性的前提下使用,若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应记录下来,并在就诊前主动告知医生;最后,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即对此种药物过敏,很可能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过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