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政策解读

上海闵行模式拆解医改难题:加减适度 监管合理

举报/反馈
2012-12-25 10:47:27东方网

  上海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顽疾如何破除,真正体现公益性,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医务人员的补偿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如何配套完善……上海闵行区的积极探索,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闵行模式”。市委书记、市长韩正今年9月调研闵行社区医疗卫生改革进展时指出,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闵行经验,加快上海公立医院改革。

  上海各部门目前正密集调研以闵行区为代表的区县医改经验,“闵行模式”将在全市各区县社区推广,部分举措还将推广到四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连日来,记者深入闵行细细调查,试图解读“闵行模式”如何拆解医改难题。

  闵行最新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闵行的社区胃癌肝癌等六癌监测发现肿瘤患者586例,其中早期199例,癌前期436例,早发现率达到68%,居全市第一。每个早发现病例意味着一笔卫生经费的节约,一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医学不断发展,肿瘤早发现却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世卫组织考察后的评价是:“社区肿瘤早发现,闵行开了先河”。

  “诊疗设备现代化仅为肿瘤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防治和干预的机制模式转变才是关键。”闵行医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仅是闵行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之一。

  借助一张信息网,两张卡,一个监管平台,经过七年探索,闵行医改经验初具雏形。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说“闵行模式”:就是做好了一道“加减法”。

  一道减法:“药房革命”斩断灰色利益链

  在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动给药机实现病人刷卡自助取药,而当给药机中的药品接近下限时,供应商能通过系统知悉,及时补货。据此,医院药师得以专注于提供药学服务,确保病人获得个性化用药安全指导。

  自动给药机进驻医院传递出“医药分离”的信号。2005年,闵行在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药品供应链一体化协议,将医院药房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流通企业整合这被业内称为闵行“药房革命”的原点。借助信息化系统,闵行再造了药品供应流程:首先,在贯彻全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基础上做“二次遴选”,实行“一药一品一规一配送”,对供应商承诺单一来源,杜绝二次促销。其次,将医院药品流通中药品所有权和管理权让渡给药品物流供应商,药房实行存货托管,从经济上实现“医药分离”。第三,对医疗机构实行“收支分离”,医院药品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统一结算货款……打出三记“重拳”,意味着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销售获利的利益链被斩断。

  2009年,“药房革命”在闵行区区属医疗机构推开。统计显示,闵行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成本从改革前的8.2%降低到4%,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成本的35%。改革七年,闵行区已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4亿多元。“对医生或医院而言,多开药不出效益了。”闵行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称,这场“药房革命”不仅降低了药品供应成本,还控制了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滋生,引导医院尽力走出“以药养医”的怪圈。

  一道加法:绩效改革让医生“阳光地获取报酬”

  闵行“药房革命”曾引来各地医疗机构“取经”,可大部分考察者摇摇头走了。在同行看来,“灰色利益链”斩断不易,更艰难的是,斩断利益链后,如果没有配套补偿机制,结果可能更糟。记者此前在部分区县基层医院采访获悉,当严格的“收支分离”实施后,“大锅饭”现象重返社区,医生没有工作积极性,因为“看多看少一个样”。

  基层医疗的实践提醒着闵行:改革若不顾及医务人员的感受很难推进;医改要有破,也要有立。

  五年前,闵行区卫生局对所属单位建起全新的考核体系,医院收入(包括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量脱钩,而与医疗质量、效率挂钩。闵行区开始实施卫生经费统筹,将原区镇两级卫生事业经费全部统筹到区财政专户,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进行下拨,政府补偿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如今,闵行居住着243万常住人口,每人有张健康卡;闵行区近5000名医务人员,每人有张绩效卡。看病必须“两卡合一”:居民刷健康卡,存储从出生到死亡的“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刷绩效卡,每看一个病人、每干预一个高血压、每做一个计划免疫,工作量都被记在卡里,与收入直接挂钩。两张卡,完全调动起医务人员的“生产力”。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长罗小蓉能明显感到变化:医生主动提前上班,早上7点就在社区里“逮”病人;为了覆盖更多居民,医生把居民约到居委活动室,给大家上健康宣教课。一次讲课中,医生得知有个婆婆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马上建议患者家属也做个胃镜家庭饮食结构类似,疾病也会相似,结果婆婆的爱人查出了胃癌早期……罗小蓉所在的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共查出4个肿瘤早发现,另有13人确诊肿瘤。

  有人说,肿瘤早期发现得益于医学技术,但闵行的基层医生会告诉你,医生积极参与是“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如今社区都在推行60岁以上免费体检,但如果医生不积极说服某些居民做大便隐血检查、肠镜、胃镜等,不少人会跳过一些检查,肿瘤检出率很难提高。”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闵行也走在前列。目前,闵行区高血压建卡管理17.27万人,血压控制率达到80.51%;糖尿病建卡管理4.39万人,血糖控制率达到69.28%,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占全市的1/6和1/5。

  正向的绩效激励让医生自我挖潜管理病人,他们的收入水平较改革前有大幅提高。闵行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长姚岱红告诉记者,如今一线医生平均收入增加了30%,绩效奖高的人,一年可拿到15万元,“收入甚至超过了医院院长!”

  精细计算:监管平台让政府投入“明明白白”

  医务人员收入增加与闵行区政府加大卫生经费投入不关联。2012年,闵行区卫生事业经费统筹5.3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5%;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从2010年的9.07千万提高到2012年1.34亿;公共卫生经费从2005年的按户籍人口人均20元,提高到2012年的按常住人口人均55元的标准。加大投入确保百姓切实感受到医疗改革的成果是第一步,如何确保对政府卫生经费投入的有效监管,闵行推进着更深刻的医改转变将卫生管理模式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

  “闵行区卫生监管中心”是闵行区卫生局的独特设计,也是全国首个卫生监管中心,其核心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卫生信息监管平台。“当医生刷绩效卡,卫生信息数据就被医院里的电子终端自动采集上传到监管平台,包括电子处方、检查、化验报告等。”闵行区卫生监管中心主任郑勇告诉记者,监管平台可以对闵行区任何医疗行为实行实时远程监管。

  比如,外科手术使用的钢板、支架等植入物是昂贵的医用耗材,为防止医院因经济驱动而不合理使用,监管平台设置了“植入物监管”模块。打开一个“踝骨骨折”病例,两张X线影像跳出:一张是入院检查时做的,附有诊断结果;一张是植入钢板后拍的,植入物位置、脚踝骨骼结合情况清晰可见。“卫生局通过监管平台可以监管到每一片药、每一分钱、每一个医疗事件和每一个医生的行为,有效控制了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郑勇说。

  “过去,医院专门有做报表的人,而政府监管医院行为多靠抽查。试问医院会上报不达标的数据么?报表的可信度是存疑的。”闵行区卫生局医政科高宏科长说道。如今,监管平台已成为闵行区政府卫生经费补偿机制的重要参考:卫生局在宏观上锁定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协助政府作出预算,再利用信息化手段考核医院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政府拨付等经济杠杆约束医疗行为,政府的每分投入变得“明明白白”。

  闵行医改有浓厚的信息化色彩,但闵行并非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依托闵行区建成的区卫生数据交换信息平台,区属每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居民无论到哪家医院看病,医生都能读取健康档案,减少重复检查和用药;区域医联体双向转诊与查房在此基础上开展;最终,卫生监管平台的运作也基于这张信息网实现……七年来,闵行开发了100多种卫生应用软件,闵行的经验是,不仅要开发应用软件,也要开发监管软件、质量控制软件、绩效管理软件,只有这样“环环制约”,才能把一件事做完。

  2011年,闵行区属公立医院门诊均次药费为87.82元,住院均次药费3079.42元,仅为全市同类医院均次药费的1/2,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闵行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闵行模式”就是要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让百姓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让医生阳光地获取应有的报酬,让政府的每一分投入都“师出有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