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企动态

碧生源一包茶原料几分钱 广告轰炸模式或到天花板

举报/反馈
2012-10-19 09:54:30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碧生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简单地以“原料成本低,不代表产品质量差”来解释。

  杨鸿志说,番泻叶属于中等程度的泻药,具有一定刺激性。对于减肥保健品中使用番泻叶,杨鸿志表示困惑。他告诉记者,泻药简单地将人体的水泻掉,可能暂时轻下来,但是长期服用泻药,人体大肠会产生黑变病,而黑变病是一种癌变早期的情况。

  尽管卫生部2002年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番泻叶列入“可用于保健品的物品名单”中,但这仍无法解除消费者和公众舆论对碧生源使用泻药入配方的质疑。

  记者近日咨询多名曾服用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的消费者,被告知使用后明显的反应是拉肚子。或者由于停止使用后失效,或者由于腹泻造成的疲惫,不少人选择放弃该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杨鸿志说,在适宜人群问题上,番泻叶不适宜大多数人群,即使在治疗便秘问题中,医生也很少在药里使用番泻叶。而在中医学中,泻药不宜在孕妇中使用则是一个临床原则。记者走访市场看到,包括碧生源减肥茶在内的减肥茶均在“不适宜人群”中提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但尽管也是中药配方并且含有番泻叶,碧生源常润茶此栏则是“无”,仅在食用方法和食用量中标注少儿及孕妇用量酌减。

  “在‘减肥风’盛行的情况下,减肥保健品如左旋肉碱、中药减肥产品等层出不穷,碧生源减肥产品经过十几年的销售时间,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失去了初始时的新鲜感。”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蒋华阳总结。

  徐雄俊说,“碧生源知名度有了,美誉度尤其品牌忠诚度、老客户满意度需要调整。”当想尝试的人向这些人寻求意见时,则可能在这个环节放弃。

  杨鸿志告诉记者,其实医学界至今并没有研究出可以有效减肥的药品。在减肥问题上医生一般会建议病人采取限制饮食、增加运动、合理饮食比例、避免转基因食品等自然原则。

  对于某些减肥茶的配方,一名资深中医直言部分研发者是“很初级的研发人员”。“他们对医院临床经验、医理的研究分析不透彻,研发的人对这些道理不明白,以为泄了人就会瘦下来,但往往最终会导致身体紊乱,会导致反弹,会变严重。这种思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期使用肯定有问题的。”

  末路还是转折?

  事实上,碧生源可能也早已意识到重广告轻研发的隐忧。

  在2010年IPO时的风险提示中,碧生源坦言“本集团产品能否成功及长期畅销,相当依赖本集团市场营销活动的成效。”碧生源表示,其持续的成功相当程度上有赖功能保健茶的流行程度及需求,亦有赖于对中草药配方保健品的整体需求。

  左思右想品牌营销策划机构营销顾问王鹏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对部分有减肥需求消费者访问后发现,一些消费者在减肥方法的选择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在寻求减肥茶减肥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将运动、借助器械减肥等选择纳入考虑范围。而记者近日暗访几家减肥机构,均表示不建议顾客使用减肥茶。

  碧生源表示,鉴于2012年上半年度其经销商的需求恢复迟缓,加上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对集团下半年度的销售表现仍持谨慎态度。预计下半年度将继续净亏损,进而导致2012年整个年度严重净亏损。

  碧生源表示将致力推进营销。

  记者了解到,碧生源目前正在致力新品延伸。除常润茶和减肥茶,碧生源表示有意打入茶包饮料市场,扩大产品组合。今年6月,仍以碧生源为品牌,该集团推出一系列茶包饮品。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在常润茶和减肥茶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碧生源分散单一产品经营风险的举动。

  王鹏辉认为,碧生源品牌目前已经被消费者与常润茶和减肥茶联系在一起,且品牌目前具有一定争议,如果碧生源仍以此品牌为名开发新品将会很难。

  蒋华阳也认为,减肥保健和茶饮料的市场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碧生源在这一领域缺少经验,也不利于其走出困境。

  徐雄俊则直言碧生源延伸品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名有意投资减肥保健品的人士向记者直言,据其所知,国内保健品尤其减肥品行业至今仍非常混乱。不少企业采取 “游牧式”品牌经营方式,采用简单的广告刺激方式树立产品品牌,进而促进产品销售,而当这一品牌下滑或被市场抛弃之后,就直接放弃该品牌,重新打造另一新品牌。

  徐雄俊认为,保健品尤其减肥保健品行业“广告打鸡血”模式最终肯定将被淘汰。“现在的广告成本非常高,钱从哪里来?可能就是产品成本被降低,那就很难保证品质。”

  “销售者通过广告宣传夸大了疗效,忽略了减肥产品的副作用,消费者前期盲目购入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从而产生了对减肥保健品的不信任。”蒋华阳也认为,“未来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一市场会在消费者选择中实现优胜劣汰,而获得新一轮洗牌。”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