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不良反应

芬必得何以威胁用药安全?

举报/反馈
2008-04-07 00:40:0039健康网社区

  2005年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所有的非甾体抗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声明。声明中列举了可能造成心血管风险的21种消炎止痛药,其中包括了在我国很常用的芬必得、西乐葆、扶他林等。FDA要求上述所有的消炎止痛药制造商都要修改说明书,并加上黑框警示,提醒使用这类药物相关的潜在风险,让患者知情,保证安全使用。同时,FDA也要求非甾体抗炎类非处方药的制造商,在说明书中加入潜在皮肤过敏反应的警告。消息甫出,舆论哗然。

  记者从药店获悉,由于品牌作用和非处方类药品购用方便、用途广等原因,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等消炎止痛药在药店的销量之前一直不错。芬必得治疗头疼、牙疼、痛经等,扶他林治疗肌肉关节痛效果好,都是众多患者的常备药。自“芬必得事件”在新闻媒体报道之后,此类药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记者对正在选购药品的消费者进行随机采访,结果有90%表示今后在购买芬必得、扶他林等消炎止痛药时会有所顾虑。

  在医院,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阿司匹林等并不是医院销售量最大的药,因此这次风波并未在医院引发明显震荡。医生开处方时一般会详细询问患者,同时还会叮嘱患者该类药品不要服用过量,也不能长期服用。

  消炎止痛药仍可服用

  ——专家建议谨慎用药

  在FDA发出警示的名单中,有些药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比如芬必得,可能在家中的小药箱、办公室,甚至随身携带的手袋中,都能找到它的踪影。这一警示也使得不少人紧张:“这些药是不是就不能用了?”“我已经用了很久,会不会已经埋下危险了?”“为什么上市这么久,刚发现有问题?”“那么今后这些药怎么使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药学专家,他们认为,美国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式等有其特点,FDA就药品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发布这样的警示是比较常见的,这并不代表这些药就不能用了。因为一旦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明确,而且服用后弊大于利,那么FDA一定会发出停止使用或召回的通知。请消费者不必恐慌,目前这些药品完全可以照常使用。

  药学专家提醒大家:是药三分毒,大家应正确认识药物治病与致病的两面性。药品上市前要经过很多的临床实验,但有些毒副反应并不是通过实验就能发现的,潜伏时间可能会很长。因此,患者在服用时需要注意,任何药物长期、大剂量或不合理使用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使用处方药时,应咨询医生,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在服用非处方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注明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有些病人为了快速缓解症状便加大药物服用量,这样一来,肯定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在不能确定用药剂量是否适应时,最好向临床医生、药师进行咨询,自行购药、服药应谨慎。如果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因为大脑和心血管还比较脆弱,应该避免或减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于老年人群,由于其胃肠道的耐受性差,服用传统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性很高,加上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老年人在服用此类药品时应该更加注意,最好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该类药品。

  百姓用药存在六大安全隐患

  在此次警示风波中,消费者缺乏用药安全意识突显,有专家指出,使用合格的药品不等于用药安全,只有合理地使用药品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消费者应该正确地认识滥用药物的危害,主动了解合理用药的知识,提高用药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大多数人在服用药物时还是盲目的,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不少人生病不愿去医院就医,凭经验到药店买药,其中有4%的人看不懂说明书,多数人极度缺乏安全用药的常识。

  2、选择药品时不听医生的指导,而是认为价格越贵越好,产品越新越好。有调查显示,近1/5的人看广告买药、吃药。

  3、在自我选药时,大多数人最注重的是药物的疗效,而治疗的周期几乎被忽略,多数人对更深层次的,如耐药性、服药时间等方面明显认识不足。

  4、在用药习惯方面,许多人为了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用药物的剂量,有的人甚至有频繁更换药物的习惯。此外,还有不少人用茶水、牛奶等饮料服送药物。

  5、由于存在同一种药物不同名称的现象,所以,重复用药是消费者自我选药时最常见的问题。

  6、大多数人过分迷信抗生素,这种不当的用药行为将使人群产生机体耐药性,使用药物的剂量越来越大,在造成药物资源浪费的同时,还直接影响人口的素质。

  公众质疑:我们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为什么老是慢半拍?

  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等。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00万到1000万的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严重者可达25万到50万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以及接连发生的“PPA事件”、“安乃近事件”、“芬必得事件”,让诸多业内人士惊呼,“药害”已经危及百姓用药安全的“大堤”,构建中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机制,势在必行。

  事实上,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但有多少家医院,多少家制药企业,多少家零售药店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呢?目前,国家药监局表示正在密切关注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性问题。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收到有关非甾体抗炎药的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心血管事件和肠胃道出血的病例报告所占比例很小。

  世界止痛药市场的这场风波,在一个方面也反应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情况。据了解,FDA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严格规定,所有的制药企业都必须设有一个企业药品跟踪机构,专门负责跟踪药品上市后的疗效、安全性、收集不良反应报告。而当FDA对某药品提出质疑时,药品跟踪机构也能及时出具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作为申诉材料。就像辉瑞在西乐葆风波发生后,能拿出自己的一些权威性的跟踪调查报告。可是,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对于这些几乎是一片空白。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FDA每年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60%至70%的报告来自制药企业,而我国制药企业的报告数量只占报告总量的15%左右。对照每年每百万人口应有200份到400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国际标准,中国2004年的每百万人口报告数不足60份,仅为标准的1/5。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少,并不代表用药水平高,更不代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是反映了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责任的缺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报告,约99%为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本达不到风险管理目的。FDA规定,药企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必须上报,如果逾期不报或者让患者自己上报,企业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得交数百万至上亿美金的罚款。此外,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中尽可能详尽地标注药品的不良反应事项,化解以后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也提高了企业的上报积极性。然而,国内制药企业却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讳莫如深,尽可能地“报喜不报忧”。不少企业在修改说明书时,经常同专家们讨价还价,对不良反应遮遮掩掩。因为他们有三怕:一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影响药品以后的销路;二怕承认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家属索赔;三怕舆论压力。这三怕最终却造成了不良反应事件连续发生的恶果。

  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国内制药企业亟待增强社会责任感、企业公民意识,抛弃顾虑,积极上报不良反应;同时公众应树立正确的药品不良反应观;相关部门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监控药品不良反应机制和办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建立严厉的惩罚性赔偿措施。

  相关链接:

  21种消炎止痛药名录:

  1、塞来昔布(西乐葆)

  2、Valdecoxib

  3、罗非昔布(万络,已回收)

  4、双氯芬酸(扶他林)

  5、二氟尼柳

  6、依托度酸(罗丁)

  7、非诺洛芬

  8、氟比洛芬

  9、布洛芬(芬必得)

  10、吲哚美辛(消炎痛)

  11、酮基布洛芬(欧露雅)

  12、酮咯酸

  13、甲芬那酸

  14、美洛昔康(莫比可)

  15、萘丁美酮(瑞力芬)

  16、萘普生

  17、恶哌拉嗪

  18、吡罗昔康(费啶)

  19、双水杨酯

  20、舒林酸(奇诺力)

  21、托美丁

  新闻链接:

  2004年以来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塞来昔布(美国)

  2004年12月17日,美国FDA发表声明,因服用塞来昔布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要求暂停塞来昔布的临床试验。塞来昔布的商品名为西乐葆,是昔布类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的辅助治疗。1998年被批准在美国上市,2000年9月,我国批准塞来昔布进口分装并在中国上市。

  万络(美国)

  由于“连续服用(万络)18个月会增加病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2004年10月9日正式出台药品召回的具体流程,对正在我国市场销售的用于治疗关节炎和急性疼痛的药物“万络”进行回收。

  息斯敏(中国)

  鉴于服用抗过敏药“阿司咪唑”(息斯敏)可能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反应和过敏反应,2004年4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医生应注意临床合理使用。

(责任编辑:梅一多)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