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疾病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其他疾病用药

胰岛素:用得早不如用得巧

举报/反馈
2009-10-14 10:45:0039健康网社区
胰岛素:用得早不如用得巧


  胰岛素在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要它何时上场、下场和演出,需要医生像导演一样灵活指挥。

  初发病人选短期强化

  初发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的患者,由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等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暂时受抑制。此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尽快将血糖降到正常,而且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治疗1周到3个月后,即使停用外源胰岛素,由于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有可能不需降糖药物而仅靠节食、运动,血糖就能得到控制,我们称这一段血糖容易控制的时期为"蜜月期"。不过,不是所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有些患者发病时血糖轻中度增高,使用胰岛素效果一般,并且有出现低血糖的危险。

  口服药不灵,加基础胰岛素

  无论是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还是欧美糖尿病指南,都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尤其是偏胖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启动每天一次的基础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使空腹和全天血糖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降低体重,也可选用增加体重相对较少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或格列齐特等。另外,继续使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以避免体重增加。

  出现并发症,餐前打针

  优降糖作为一种强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我们不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此患者糖尿病病史长,目前可能已出现眼、神经、肾脏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在空腹血糖基本控制的情况下,若餐后血糖高,可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维持空腹血糖8毫摩尔/升和餐后血糖10毫摩尔/升左右即可。另外,须密切监测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吃药管用,没必要打针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拳头产品。近年来,人们对胰岛素的好感不断增加,但胰岛素毕竟是药,有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过敏等潜在副作用,应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该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平稳,没有必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是否需要用胰岛素,须结合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基础合并疾病、患者认识水平和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等,具体分析。

  怀孕了,短期戴泵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激素、代谢等一系列改变,使得孕妇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易出现流产、羊水过多、妊高症、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不仅威胁孕产妇健康,对胎儿也有较大危害。由于口服降糖药对胎儿不好,怀孕期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达到血糖的优化控制。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分娩后血糖下降且较易控制,可根据情况选择下一步治疗。

  工作较忙戴个泵

  糖尿病起病10年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阶段。此患者病程不短,若不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罹患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很大。患者生活不规律,口服药和皮下胰岛素治疗血糖难以控制,且易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泵给药能模拟自然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持续24小时输入微量胰岛素和餐前负荷胰岛素输注。前者可设定不同的时段,餐前输注可根据就餐时间和方式灵活掌握,最终达到血糖的优化控制。

(责任编辑:郑柏锋)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