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四种常见类型

举报/反馈
2009-09-16 06:19:0039健康网社区

  据介绍,人格障碍又称为“心理病态人格”,是指年满18周岁的人在没有幻觉、没有妄想,排除智力低下因素的情况下,持续出现(2年以上)的一系列异于常理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在18岁以前出现的类似的行为异常,称为“儿童行为障碍”,已具有人格障碍的早期倾向。

  根据不同的行为模式,人格障碍大致可以分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常见类型。

  自恋型人格障碍:优越感受挫,小学生扬言杀死老师

  自恋型人格障碍典型表现为,患者认为拥有无比的自我优越感,对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严重自我评价过高。当他人不赞美自己或无视自己的存在时,患者会仇视甚至攻击他人,并且对批评、评价和失败表现出过分的敏感。

  广州某一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仅仅因为老师上课不提问他,觉得受到了冷遇,就对老师恨之入骨。他多次写匿名恐吓信给老师,扬言要杀死她。与此同时,他还以自己母亲的名义给该老师写信,要她多关心自己。其笔法之娴熟,完全看不出来自一个小学生之手。事发之后,学校请来心理专家为这名学生做了相关的心理检查,发现这个只有11岁的小男生由于一时的表现欲未得到满足,心理受挫,得了暂时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叛逆,小顽童屡教不改

  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男生,老师让他去锁电脑房门,他竟然把电脑上所有的软件都删掉了。当查出是他“干”的,他即刻就承认错误,表示一定改正。据老师介绍,这名学生平时总是想表现自己,但几乎每次都是以“出位”的方式让老师伤心。一批评他,他马上就认错,但一转头就又犯错误。各科老师都为他伤透了脑筋。

  专家分析,这个小男生患了较为严重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儿童喜欢以破坏家庭设施和学校社会公物,以及故意不听话来“显示”自己的反叛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最主要、最典型、最具危险性的一种人格障碍,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将来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公安部门的统计,近1/3的恶性重复犯罪中的犯罪者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行为特点。反社会人格障碍在童年时多表现为任性、逃学、离家出走、外宿、持续说谎、持续偷窃、异常的早期性行为等,还有不断破坏学校规章制度、破坏公物等不良习惯。

  分裂型人格障碍:自卑与怯懦,老师不敢上讲台

  从师院毕业后,李某无论如何都不愿走上讲台担任教学工作。他羞涩地向校长表示,自己一向害怕人多的场合,在大学期间对教学实习就很害怕,所以希望到图书馆去管理图书。经过反复动员劝说,李某终于勉强同意上台讲课了。但刚上讲台,一看到讲台下坐着几十名学生,教室后面有教研室的教师和校长,他就彻底慌了神,说不出一句话来。无奈之下,校长只好安排他到校图书馆去工作。经过了解,李某在家里和学校时就很内向、孤僻、胆怯、不爱说话、不好社交,他的教学实习也是勉强及格的。

  李某的行为具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也称为怯懦与自卑人格。具有这样人格的人,严重内倾、孤僻、胆小、懦弱、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缺乏知已、行为怪癖(但尚能使人理解)。他们尽管没有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但社会活动能力差,又缺乏进取心,常静坐沉思,沉溺于幻想之中。

  强迫型人格障碍:想得太多,使他寸步难行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行为死板、刻板,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心里明知不对却不能克制。

  今年刚满18岁的农村小伙小章,如今却什么事也做不了。因为他成天老是想着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电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换衣服后要反复扣腰间的皮带,提着兜要反复检查提兜里的东西是否还在,等等。与他人交往时,他总害怕别人笑话,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真是苦不堪言。

  原来还在小章小的时候,父母为了鼓励他学习,曾经节约开支给他买了一块手表。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有了手表的小章从此老是担心会将表弄丢。后来真的无意中把表弄丢了,内心极度内疚的小章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于是在课余,他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手表最终没有找到,小章却从此落下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毛病。

  专家指出,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一旦形成,往往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给患者及其周围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某些人格障碍还会发展成恶性犯罪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表明,患有人格障碍的青少年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严重者已超越人格障碍形成了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对于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视若无睹。

(实习编辑:古茜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