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个案分析

网络双重人格病例

举报/反馈
2009-06-22 08:11:0039健康网社区

  病例:

  一位网龄不低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有一天上午,她神情紧张地到精神科就诊,说是自己变"疯"了。她说,近一年来,她老是一阵阵地觉得自己像在梦中,总有恍恍惚惚之感,自己的情绪也总是处于快要失控的状态。在这一段时间内,她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降低,似乎感官都麻木了,因此走路时常常深一脚浅一脚。她说:"大夫,这种感觉真让人难受,一旦来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无效,但每次不到1小时,它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

  诊断分析:

  我们在文艺作品中也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某人突然接到噩耗,当时便吓傻了,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他抬眼看到的人和物也都像蒙着雾一般,或是像在梦里一样……

  上述的几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事人对自身的一部分或对外界事物觉得不真实、不确切,有一种说不清的隔膜感,精神病理学称为人格解体症状或非真实感。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到,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而网络双重人格便是人格解体的现在新生内容,简单的描述就是一个人在网络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

  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一般采用语言和书面两种交流方式,这两种交流方式都具备确定性,即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交流的对象,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人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与他人交往,尽管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但总的说来,它们都没有改变“自己负责任”这一前提。但是网络的产生破坏了这一前提,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人有自己“发挥”,直至失控,形成人格解体,即网络双重人格。

  网络双重人格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因为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某种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同时,它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就如近年来媒体披露较多的网恋问题、网络信用危机问题等。可见,网络双重人格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有效予以防范,使网络这一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从而造福于社会。

(实习编辑:陆云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