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个案分析

他怎么长不大?

举报/反馈
2008-09-09 08:47:0039健康网社区

  现实中如果一个孩子学大人的模样、走路会引起成人的哈哈大笑,觉得这孩子简直是太可爱、太逗人喜欢了,若孩子的父母在场,多半还会夸这孩子聪明、养得好。反过来,若不是游乐场、杂技厅的小丑,倘若哪个成人表现出孩子般的行为,嗲声嗲气、全身心地作依赖状,那不是被认为脑子出了毛病就会被骂“没出息”。“得病”则是可以名正言顺得到照顾的理由之一。

  一名行为恭谦的父亲带着孩子来到诊室,孩子18岁,耷拉着头,父亲坐在儿子旁边,对着治疗师,继而站起来走到治疗师面前的沙发上坐下,很急切地看着治疗师说:“这孩子,18岁了,还和他妈妈睡,弄得我们夫妻分居多年,我担心他这样有毛病。”

  父亲随后的侃侃而谈,一改当初我觉得他拘谨的看法。他说,自己曾经当过军人,专业后家里分的房子小,三口之家一直住在一起,后来房子大了,因老人住在一起,三人仍不能分开睡,好在他经常出差,所以孩子能够和母亲两人睡,等到他较为固定可以回家时,孩子却不愿和母亲分开了,这时,孩子已经13岁了,以后他只好自己一个人睡。不过,倘若母亲有事不在,孩子也不会一个人睡,也要父亲陪着他睡。

  我心想,这又是一个分离焦虑的案例,在中国,处于和母亲“共生状态”的大孩子太多了,在年龄上已经长大成人,可在心理上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方面,母亲喜欢溺爱孩子的感觉,精神分析理论曾形象地描述“儿子是母亲象征性男性生殖器的延伸”,看着那些生了儿子就能确定自己在家中地位并和有资格获得婆婆亲自熬鸡汤待遇的妇女们就会明白这句带有“性色彩”的话语实质上反映了(还会一直反映着)女性试图摆脱性别差异的努力(女权主义者通过她们的行为反而尤其强调了男女的差异)。中国还有俗语讲:“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女儿作为母亲的竞争对象之一(反过来也成立,即母亲是女儿的重要竞争对象),她们俩的关系也是在“矛盾中成长和接近”。

  母亲之所以成为成熟的女性和母亲,是因为她的生殖和抚育能力,所以母亲这种对孩子的姿态本应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母亲自己需要孩子的欲望强过放手让孩子独立的愿望时,那母亲就会对孩子的控制多于关注;而在另一方面,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会紧紧抓住母亲,不愿去体验新的但充满着风险的生活。

  对于这种例子,我们总是会关注在我们面前的孩子到底有多大,是以何种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于是我转向孩子,问他的学习成绩、同学关系,也考察他的言语表达能力。

  这孩子可以直接用眼光与你接触,并不发怵,很沉着地讲述他喜欢电子产品,早在15岁就喜欢在市场中浏览MP3、掌上电脑以及其他游戏电子产品,并能够很成功地向同学推销,还能盈利。和同学关系开始时很顺利,也能够很谈得来,但深交下去,他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就逐渐疏远。学习成绩以前一向可以,近来退步得明显,脑子不好使;注意力、记忆力均下降,自己也觉得苦恼,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和父亲关系是“矛盾性亲近”,即既愿意接触,又比较逆反。和母亲接触则为“亲近性疏远”,即关系很亲,但心里又觉得很疏远。

  我感到这时这孩子就是以18岁甚至更成熟的年龄在与我对话,从容、有距离、条理清晰。这样的孩子不该有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我问,他父母关系如何?他说,他们以前总是吵架,到是这几年关系好些了,不吵了。我问孩子,是否自从父母不吵架了,你的成绩反而开始下降了,记忆力也不如以前了,是吗?这孩子想了想,说:这好像没什么联系吧。

  这时,父亲插话到:我在某公司工作,我自己交际能力还行,平时经常有应酬,为此,他妈妈经常与我吵架,这孩子其实很佩服我,但要和我交谈时可能我会比较粗暴、武断,他虽然和他妈妈亲些,但他妈妈工作一般、文化程度不高,他其实瞧不起他妈妈。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