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关注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异常关注

用心理干预支撑震后的心灵

举报/反馈
2008-05-22 08:58:0039健康网社区

  被访者:张秋凌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曾接受过多次与危机干预相关的国际培训,参与过云南普洱地震、云南文山地震、四川达州洪水、黑龙江沙兰暴洪等多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地震等自然灾难突发性强、伤害性大。灾难会结束,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在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难以治愈。灾难后的心理干预任重而道远。

  心理危机干预的要义

  心理危机干预,简单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从理论上说,地震后的心理干预越快越好。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是应急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后,心理专业人员马上会对其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灾民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马上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

  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比如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工作者可以在帮助发送救灾物资或其他更紧急的活动中,了解社区或个人的心理状况。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一定要在幸存者的身体安全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

  危机心理干预的对象和方法

  地震后最需要心理干预的人,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最多的人,通常我们救助的第一群体是幸存者,即直接受到伤害但存活下来的人,与其并列的是死难者家属。幸存者在灾难后的心态会表现出恐惧、无助、后怕、悲伤,还有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就是不合情理的自责。比如,在普洱地震中,有两个小女孩说:“我当时跑过来的时候,我妈被压在墙底下,我们两个的力气太小了,怎么掀那个墙都掀不动,我真恨我自己,如果我再多点劲儿,就能把妈妈救出来了。”沙兰暴洪后,一个失去同伴的十岁孩子告诉我:“我现在总是绕着他家门口走,以前我们总是在一起玩,我俩是同桌,大水来的时候我没拽住他,我没被冲走,他被冲走了,他父母见到我一定会责备我的。我特别想和他一起玩,我做梦经常梦到他和我一起玩。”这种自责和负罪心理是不符合情理的,但又是幸存者非常普遍的一种情感体验,他们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尽快从这种心理中摆脱出来。

  总的来说,我们主要对以下几类人进行心理援助。

  孩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专业问卷对孩子进行筛查,根据得分,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群体,第一组是受到影响较小的,第二组是需要做些活动,孩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的,第三组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孩子,也是日后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应激障碍的群体,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心理创伤特别严重的孩子,可能还需要药物帮助和专业治疗。国外研究表明,这个比例在百分之三到十,国内还未见特别系统的研究,但就我们的经验来看,至少有百分之五以上的人,是需要专业帮助的。比如在沙兰山洪灾难后,有一个孩子恐水,洗脸不能用洗脸盆,只能用毛巾擦,喝水只能用带盖的杯子用吸管喝,每逢下雨打雷,不管是几点,哪怕是深夜,也要往山上跑,症状非常严重,这种反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及药物帮助。

  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出现应激障碍的孩子,可能社会支持系统会比较弱,受伤严重,环境变化、身体变化特别大,或者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幼儿)比大孩子的心理反应要轻一些,也更容易复原。

  对孩子来说,一对一的语言咨询没有游戏有效。画画、角色扮演、过家家等都很有用。比如,让幼儿园的孩子自由画画,这是很好的宣泄方式,孩子可能会画一些灾难场面,画完可以让他给老师、同学讲讲,对于父母去世的孩子,可以和他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惦记你,你可以通过画画或者写几句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放心。很多孩子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死亡而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帮助他们,可以扮演成他死去的亲人或同伴,和他对话,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可能会特别投入的哭,之后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经历了这一过程后,孩子会放松很多。

  家长

  很多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会出现行为退化等行为,比如突然出现尿床、咬指甲等行为,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受到惊吓或突然面临灾难时,出现这些表现是很正常的,还应告诉家长该怎么帮助。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在这种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孩子会有哪些心理上、躯体上的表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肚子疼、尿床、做噩梦、害怕、怕黑、说梦话、不敢自己睡、以前会的东西不会了、小时候的玩具又捡回来,吃饭让家长喂,总是重复的说或者彻底回避说起灾难发生时的情景等等。不管是哪种反应,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要表示理解,不要责备。有的孩子会想谈地震这件事,说地震时候怎样怎样,很多家长会制止他说下去,以为越提孩子会越害怕,其实不是。不要制止孩子宣泄情感和重复那些故事。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不要和孩子分开,要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觉得自己很安全。

  此外,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承认自己的恐慌感,不要说:你要坚强,孩子说害怕,家长可以说:宝贝儿,妈妈也害怕,但你看电视上专家说了,大震之后不会再有严重的余震了,党中央、部队都在帮我们,我们都是安全的。要不断向孩子确认他是安全的。

  老师

  灾难后学校会很快复课,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返回到正常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孩子情绪的恢复。学校复课后,不只要教孩子如何进行身体保护,还要进行心理辅导。而对老师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受灾者,同样承受着心理创伤。在沙兰暴洪后,几乎所有老师都是被抢救过来的,当时他们都非常自责,觉得没多抢救出一个孩子,看到死了孩子的家长时,家长的不理解和埋怨,让他们更加自责。这样的老师很不适合于马上正常上课。所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训老师,这种培训本身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心理干预和辅导。

  在以往的心理危机干预中,我们主要对老师进行参与式培训,通过一些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培训前后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些活动完全可以搬到学校给孩子做。老师自己有体验之后,再带着学生做,会比较容易。老师做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予以指导。

  对于用专业问卷筛查出来的有应激障碍的学生,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可以给这些孩子做个别和小组的专业干预,同时让家长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理解、关心和鼓励。

  专业人员的援助毕竟是暂时的,有限的,所以要教会老师辨别有问题的孩子,并且提供帮助。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给老师做很简单的培训,讲讲基本的原则,讲讲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应该怎样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帮助孩子,越具体越好。

  行政人员

  日以继夜组织领导救灾的行政人员,尤其是失去亲人的行政干部,危险系数是最高的。一些行政干部,本身是灾民,自己也有亲人伤亡,如沙兰小学的校长,自己的孩子死了,还要担任安慰其他家长、恢复学校教学等重要的任务,此外还有各种应接不暇的行政任务,同时自己也面临很大的恐惧。所以行政人员也是需要心理援助的一个重要群体。

  为行政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不仅是帮助他们抚平心理创伤,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开发他们的理念,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为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支持,让心理干预更有效的进行。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