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关注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异常关注

心理疾患侵袭高知人群

举报/反馈
2008-01-19 08:44:0039健康网社区

  人类疾病在经历了传染病时代、普通病时代之后,开始进入精神疾病时代。据中国医学报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为传染病时代,各种传染病流行猖獗,如19世纪和20世纪初英国结核病(白色瘟疫)十分严重;鼠疫在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范围内3次大流行;20世纪初至今为普通病时代,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每年死亡的1100万人中,心脏病患者为240万人,癌症患者为230万人,脑血管病患者为150万人,其他如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外伤等患者为480万人。20世纪末,人类疾病进入精神疾病时代,有精神疾病的人日益增多。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加。

  春天是各种精神疾病高发季节,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狂”的说法。春季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重型精神病;而春季连绵的阴雨天气则是抑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日前,记者在杭城各大医院了解到,随着近期气温的大幅回升,原本每年四五月才明显增多的精神疾病患者,目前就已明显增多,抑郁症患者更是占了相当比例。另外,前往各大医院精神心理科咨询的人也明显增多,其中有精神病复发患者,但更多的是高级白领、都市上班族、大学毕业生等健康人群。

  春季精神疾病多事出有因

  为何每年一到春季各种精神疾病频发?

  省立同德医院的精神科专家王乃信副主任医师指出,春季多发精神疾患的原因大致有: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加上天气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引起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病人体内褪黑素的相对缺乏;没有遵医嘱维持治疗,擅自减药、停药或换药;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加大及社会适应不良等等。频繁的天气变化,即便是健康人群也有30%的人会因此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倦、健忘、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等不适症状。因此,春天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反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只要适当宣泄及时调节、就医,就能平稳度过。

  高知识高学历人群比例增大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以往前来就诊和心理咨询的以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为多,而现在中青年人群增多,而且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者占了相当比例,逐渐成为精神疾病主要袭击对象。

  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患者的自述:我今年34岁,是一位记者,又是经济学硕士,按说这个年龄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今年以来,我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提不起劲,写稿没有感觉,找不着灵感,对工作不仅丧失成就感,而且感到厌倦。一点也找不到当初的成就感。最近两个月来,情绪更低落,有时一想到要去采访就发愁,早晨起不来,晚上又睡不好,身体累,心更累。我们搞新闻的,不仅要紧跟形势,而且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创作的激情,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我的状况令我很担忧,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问题。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我应该如何调节自己,才能重新找回活力和热情?

  王医生认为,这位记者可能患上抑郁症,主要表现为“职业枯竭”。“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导致的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因为当事人常常有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掏空耗尽的感觉,因此得名。近年来,像这样患有“职业枯竭”的高级白领越来越多。

  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枯竭”已成为现代职业领域较为普遍的职业病,某些职业由于工作负荷量很大,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如企业高管、教师、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警察和新闻从业人员,因此这类职业的工作者更容易发生“职业枯竭”。

  王医生建议,防治“职业枯竭”,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倾诉:当感受到压力和情绪不佳时,向家人、亲友或同事倾诉,可以使压力和消极情感及时发泄,从而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也需要自己降低对职业成就的要求,给自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

  深呼吸调节法:每天抽出5-15分钟的时间来做深呼吸——选择安静、光线不太强的地方,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也可以在自己家的床上,放松身体,然后做深长的呼吸。每次缓慢吸入空气达到大肺活量时,尽可能保持一会,然后再缓慢地把气体彻底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您的肢体肌肉由紧张渐渐放松。这是非常简便而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果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上班族成为抑郁主体

  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较为常见,有抑郁倾向的人也在增多。过去心理医学认为性格比较内向,喜欢沉湎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容易得抑郁症,现在这种观点正在改变。研究发现,上班族特别是一些30到40岁的社会中坚力量抑郁症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春天,很多人都会或轻或重地出现情绪持续低落、体力脑力疲乏、失眠或嗜睡、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抑郁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越来越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目前各国上班族普遍生活状态紧张,很多人上班时间常超过8小时。英国最新调查显示,英国81%的专业人士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32%工作超过50小时,10%超过60小时。49%的上班族在晚上因担忧工作或家庭生活而失眠。利物浦大学临床病学教授表示,工作伤身,是因为上班族现在的压力更大,更没有安全感。

  王医生建议,中青年上班族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还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出去郊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在这个春天里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有所改变更加充实。另外,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进入春季,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还要积极地去看心理治疗师,结合心理疗法缓解抑郁症状。

  毕业生会有焦虑紧张

  处在青春期、更年期、产后和月经期的女性,性格较内向者都是春季精神疾病的易发人群,但近年来,毕业生也新被列入其中。王医生介绍说,每年春季他都会接到一些毕业生的咨询电话,其中很多因压力过大有焦虑和紧张情绪,有的已经发展成病症,如焦虑症,有的还因此退学或休学。

  毕业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压力日趋加重,这不仅来自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答辩,更来自学校的紧张气氛、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同学之间的竞争,还有工作无着落的彷徨和焦虑。外因上,春困也成为一些学生出现情绪焦虑紧张的原因之一。

  毕业生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紧张、多疑、困惑、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等,常伴有多汗、头痛心悸、尿频、拉肚子,严重的还有手指震颤难以书写,甚至昏厥等躯体症状。有的学生会无原因地突然情绪不稳定,极易大发脾气。这种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患上焦虑症。一般来说,这种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处于病症中。建议及时发现,尽早就诊和治疗。

  王医生认为,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态迎接毕业后的挑战,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配合,积极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及时疏导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有退学厌学倾向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联合起来改善他所处的环境。如果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改变,就必须请心理医生诊治。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