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关注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精神疾病 > 异常关注

心理医师的指导与引导

举报/反馈
2007-11-08 08:28:0039健康网社区

   通常心理医师对患者有指导与引导两种做法,所谓指导是心理医师对来访者提出建议、要求,告诉来访者应该怎样做。所谓引导是心理医师启发、帮助来访者,使其自主探索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自己进行发现。指导型的心理医师给人的感觉是权威、是“救世主”;引导型的治疗者给人的感觉是平等的探索者、讨论者。一般心理障碍者都希望有人为自己“指点迷津”,而且认为能起到这种作用者是有权威的比自己高明的人,所以自然就把心理医师看作“救世主”,期望从心理医师那里得到直接的指导。患者的高期望很容易诱导心理医师的权威心态,置己于指导者的位置,于是就为患者出谋划策。其不利在于:可纵容患者的依赖性。一般来说,患者的期望越高,依赖性就越强,心理医师的指导代替了他们的自主决策,限制了他们自我完善的机会。良好的治疗关系是以医患双方彼此信任为基础的,治疗初期指导型治疗和引导型治疗行为都可以获得这种信任,但随着治疗的深人,多数指导型治疗会降低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而引导型治疗会获得进一步的信任。所以这种信任、真诚的医患关系不是一种外部指导或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通过启发,促进来访者内部成长的关系。

  正如中医学相信人体内部有抗病、自愈、自和能力那样,人的自我心理成长也有不断趋向成熟的内在潜能,即通常所说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高明的心理医师不直接干预,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谦逊的态度,启发引导、鼓励患者发挥潜能。这体现了心理医师对患者人格的尊重与信任,因为人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主选择行为方式,心理医师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患者。况且心理医师对患者情况的了解是间接的,因而其判断的客观性会有一定局限。所以采取引导的原则,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更合乎情理。在治疗心理创伤、缓解情绪障碍、改组认知结构、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引导性治疗原则有重要作用。引导与指导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治疗原则,虽然主张以“引导”为主,但并不是说“指导”的做法毫无意义,有时“指导”可起到“急则治标”的作用。所以,二者可相参为用。引导与指导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治疗原则,虽然主张以“引导”为主,但并不是说“指导”的做法毫无意义,有时“指导”可起到“急则治标”的作用。所以,二者可相参为用。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