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资讯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针

举报/反馈
2023-07-29 19:37:5939健康网

乙型肝炎疫苗是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生物制剂,为了增加受种者的免疫应答反应,通常需要注射三针。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乙型肝炎疫苗通常需要注射三针,分别在第0、1、6个月进行注射。

一、第一针:

对于新生儿,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注射,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则需要在出生后的第2天、第7天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二、第二针:

1、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注射三针,分别是在第0、1、6个月进行注射,注射部位通常选用上臂三角肌;

2、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需要注射三针,分别在第0、1、6个月进行注射,注射部位通常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或腹部;

3、甲肝疫苗:甲肝疫苗通常需要注射三针,分别在第1个月、第2个月、第6个月注射,在注射部位分别选择上臂三角肌或者腹部;

4、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需要注射三针,分别在第0、1、6个月各注射一针。

三、第三针:

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加强针,通常在注射后的第12个月进行注射,注射部位通常选在上臂三角肌。

乙型肝炎疫苗是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较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且越早注射效果越好,因此建议尽早注射。此外,对于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如家族有慢性病史、长期酗酒、艾滋病患者等,建议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定量检查,以明确机体是否产生抗体。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