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资讯

郑州洪水肆虐后,千万不要忽视这4种高发传染病!

举报/反馈
2021-07-23 08:05:19梅斯医学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暴雨持续涌入各个地铁站,地面交通全面停运,城市内涝严重。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 I 级。

7月21日,河南,郑州暴雨第二日,经过一夜的抢险救援,积水路段的积水明显下降。

20日晚发生险情的郑州地铁五号线里的乘客也陆续被救出。

截至目前,多地救援正在紧急进行中,部分地区灾情已被控制住。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一般洪灾过后,传染性疾病将高发。

之前也有较多研究表明,洪水可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诸如Okaka等综述研究发现肯尼亚的洪灾与水传、鼠传和虫媒疾病等传染病暴发有关。

此外,Brown等通过研究38项洪水事件表明,欧洲爆发的水源性传染病、啮齿动物传播和病媒传播疾病均与洪水有关。

为什么洪水过后,传染病风险大幅增加?

因为洪水自然灾害发生以后,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多。一方面是水源污染、人员集中、蚊虫滋生、因疲劳而免疫力下降使受灾人群暴露传染病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与季节有关,我国洪涝多发于夏季,空气流动性较强,这使得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促使传染病爆发风险上升。 洪涝期间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和皮肤病。在发生洪灾的1996年和1998年,湖南省传染病、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均是非灾年的3倍以上。 做好疾病预防,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如果你有以下被提及的症状,请尽快就医!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洪灾对健康的主要影响。主要由细菌、病毒引起,经水、食物、接触传播。洪灾导致的水质污染是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6年荆门市洪涝灾害期间,荆门市疾控中心对集中供水水质检测,合格率仅为9.44%。在首次检测中,7次采样全部不合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数、铁、锰、消毒剂余量等指标均超标。

如果人们吃了含有病原体的的水和食物,病原体将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使人发病。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苍蝇是常见的传播媒介。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

对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最重要的是注意饮水卫生、手口卫生。做到: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瓶装水等

临时以井水、河水等自然水体作为饮水源者,根据水体情况,应先做消毒处理,煮开后饮用

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

洪水接触的一切食物都要丢弃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生吃海水产品,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勤洗手,接触洪水后尽快洗手,防止病口入。

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

呼吸道传染病

洪灾中呼吸道传染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肠道传染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还包括流感、咽喉炎、肺炎等,容易在集体居住的人群中造成爆发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等,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细菌来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及土壤等。1998年长江特大水灾中,一万余名抗洪人员中有1/3感染流感。

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在人员密集处时需带口罩,淋雨后及时更衣,避免受凉。注意增强体质和免疫,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注意手的卫生。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在洪灾期间,野鼠的居住地被破坏,大面积迁移,家畜与人混居,导致病毒广泛播散,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此外,虫媒传染病也是水灾后防治的重点,虫媒传染病主要是疟疾、乙型脑炎等,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后,湖北省上半年报告疟疾发病人数近一千例,下半年更突增到四千例。

疟疾最广为人知的病症为“忽冷忽热”。疟疾可有数天到数月的潜伏期,发病时先经历10分钟至一小时的发冷期,全身发抖,牙齿打颤,紧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持续2~6小时,个别可能更长。高热后期开始出汗,遍及全身,大汉淋漓。2~3小时后体温降低,自此进入间歇期。

为预防疟疾,由于疟疾由受染的按蚊叮咬传播,因此,洪灾期间请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眼结膜侵入人体,引起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为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应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疫区需下水的人员可以提前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应防止食物被鼠觅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捣动鼠窝等。

皮肤病及皮下疾病

洪灾期间的皮肤病包括真菌性皮肤病、脓包疮及湿疹等。多半由长时间水中作业、水中浸泡导致。如果用手抓痒处,足部疾病还可传染至手。

手足藓常见症状为水疱、脱皮、剧痒,也可出现糜烂、丘疹等。脓包疮以脓包为特征,易破溃后成痂,可接触传染。

预防及应对方面,应注意清洁,勤换袜子,洗脚盆及擦脚毛巾不互用,避免传染。同时避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接触可能敏感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如果皮肤有破损,及时用红药水、酒精、碘伏等消毒,防止感染。

除上述疾病外,洪灾还以各种未知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湖南省洪灾区的肿瘤、精神行为疾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均远高于非灾区,且并无明显滞后效应。

应对洪灾带来的健康威胁,需要医学界的努力,政府的组织、防控、救援,也需要每一个人做好个体的预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