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接触,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孩子不爱说话该怎么办?
2017-08-03男孩阴柔化的现象早就引发多次讨论。有很多人将之归咎于学校老师性别失衡,幼儿园乃至小学阶段女老师占了绝大多数,孩子耳濡目染,难免受其影响,导致女性化倾向。
2015-10-14现在的父母看着孩子精美的衣饰、食物和应有尽有的玩具,总会由衷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事实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笑容是快乐的外在标杆,是什么让中国孩子没有美国孩子快乐呢?
2015-09-14“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能帮助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男孩、女孩也能各补“所长”吗?男人像女人、女人像男人,这个世界会更平等,还是会更单调? .
2015-05-21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旅居美国的华人在教育子女时频遇尴尬。近日就有华人爸爸因为11岁的女儿不听话,打了女儿屁股两下惹来麻烦,进而想求助律师。
2015-05-14爸妈和3岁的儿子一起看电视,画面中突然出现亲热镜头,这种情况会让你感觉尴尬吗?遇到这种情形,你是会和孩子解释还是掩饰呢?
2015-05-06小孩子对性感兴趣很正常,就像她对任何自己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一样,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实的场合下让孩子轻松地认识最自然的东西。
2015-04-11过敏对孩子的损害是全身性的,从皮肤黏膜到各个系统都可以看到被过敏损伤的影子。如最初的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过敏还会对心脏造成损伤,表现为出汗多和体力不好。过敏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容易发怒、烦躁等。
2014-12-12宝宝贫血一般会表现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手掌颜色变淡,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会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
2014-12-10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014-11-26低逆商指数:每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面对大人负面的评价,感觉天要塌了,惊慌失措。对待逆境,态度消极,行为逃避,对自己没信心,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014-11-25男孩子淘气调皮非常普遍,尤其三到六岁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都喜欢大喊大叫,还喜欢反抗,大人说东他偏要西,完全就是对着父母干。男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是有原因的。
2014-11-18宝宝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便是“哭”;等3、4个月大时,开始会发出“咿咿啊啊”等单音;到了8个月大后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发出一些单字。和孩子的第一阶段沟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宝宝们通过看见妈妈的说话与表情来奠定对“说话方式”的认识。
2014-11-12相信每一位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品质。但是爸爸妈妈们知道吗,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管教以及言行都是塑造宝宝性格的关键。
2014-11-12家长和老师希望本身好动的孩子能安静一些,就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放慢节奏,有意识地加一些这样的句子:“别着急,让我再想一想。”这种方法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效果会更好。
2014-11-07孩子淘气不可阻止,但爸妈必须保证孩子的安全。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避开那些有危险的活动,把可能有危险或不宜摆弄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淘气的天性得到尽兴的发挥。
2014-11-03“儿童手淫”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3~6岁发生率较高。儿童手淫不是品德问题,儿童还没有性观念,手淫时也一般没有性幻想,只是通过触摸身体自然地体会到快感。
2014-10-29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幼年时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分辨清楚男性与女性的分类特征。但对异性产生的某种程度的回避和距离感已成潜意识,所以当孩子向你发生任何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决心的。
2014-10-22在3至5岁这个关键期,孩子们会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会对异性有好感。这是很正常的,但家长也不要用诱导性、鼓励性的语言,主动和孩子讨论不符合他们年龄的话题,可以找些其他有趣的事情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014-08-25儿童性侵犯已成为全球公害。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波兰等多国调查显示,在中学生里,每20人就有1人受过性侵犯。国内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被害人年龄越来越小。
2013-10-15 哪种孩子最易遭受性侵犯 如何远离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模样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的眼睛、鼻子、眉毛在家长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完美和栩栩如生。其实,孩子的脸型往往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先天的脸型随着后天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孩子的脸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些性格。
2013-01-18电玩和影视剧对孩子形成暴力性格的影响很大。家长应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与孩子一起看电视,教他们分辨对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2012-12-27最近,幼童被性侵的新闻频见报端。孩子对性的认知非常有限,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呢?近日,美国知名育儿杂志《父母》给家长建议,帮助不同年龄段孩子拥有更好的防性侵意识。
2012-12-21 分龄性教育帮孩子远离“性侵”专家称儿童床头的夜灯不宜在孩子睡觉时长时间打开。
2012-12-15孩子最初的成长和学习,以模仿为主。爸爸妈妈和睦相处,很好地沟通,为孩子作出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交往。
2012-12-06据专家介绍,5-6岁的宝宝进入婚姻敏感期,此时他们在玩“过家家”时,会进行“爸爸、妈妈、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等角色的分工,他们此时的“结婚”很单纯就是喜欢和某个小朋友在一起玩。
2012-11-02你是不是觉得应该等几年再和孩子谈论关于身体的问题?实际上,与孩子开始进行关于身体、性别甚至是性的谈话和诠释,在四五岁这个年龄是最合适不过的。唯一的问题在于,和孩子谈论这样的话题时,细节部分是一个难处。
2012-10-05孩子性教育一般只会讲到女孩子的性保护,男孩子是否也需要进行性保护?
2012-09-21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所高中近日推出一门哺乳课,教授最小只有14岁的女孩如何用母乳喂养孩子。
2012-08-20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对性别的认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发生错乱和障碍,很可能会混淆生物学上的性别,或者不接受、认可自己的性别,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异性癖”、“恋物癖”等,要求外科手术来改变自己性别就是其中的极端例子。
2012-08-16小宝宝从4岁开始,有了关注身体结构差异性的好奇:爸爸妈妈的身体与自己一样吗?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一样吗?为什么我是男孩她是女孩呢?性别角色的定位在孩子心中悄然长大,家长该如何应对?
2012-08-15性观念与儿时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问到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父母可能会感到尴尬,不知如何回答。以下是家长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应答吧。
2012-07-23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2012-06-2680后的妈妈对于星座一定不陌生,根据出生月日,不同星座的人似乎行为处世也都有异同。那么,宝宝与生俱来的血型是否也有性格的划分呢?onlylady这就告诉你,指导你“对症下药”。
2012-04-13美国的父母会不断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2012-03-3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保尔·埃克曼认为,孩子的面部表情可分为最基本的六种:惊奇、高兴、愤怒、悲伤、藐视、害怕。
2012-03-22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
2012-03-10瑞士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在幼年时期通常表现自私,直到七八岁才懂得与人分享。专家认为,这一突然转变是人类基因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03-04研究证明贪玩的幼儿智商高,这是为何?现在我们共同了解。
2012-02-26龙宝宝出生月份不同,性格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任何时候都别忘了,你的关爱与支持是宝宝拥有完美性格的坚实基础。
2012-02-18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2011-08-20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2011-03-29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根基。
2010-12-03 意义型塑篇擅长居家打理的儿童教育家提到,多数家长常工作、家庭两头烧,心里或多或少会有“孩子能帮忙做家事固然很好,不会做好像也无所谓!”的想法,她表示,“做家事’’可不是件单纯的清扫工作,透过作家事建立孩了¨一确心态与明确技巧,“家事教育”所带来的效果,将超乎你的想象。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分年龄阶段,同时还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基本技巧。
关于婴儿游泳又该注意哪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们常常是一头雾水,那就听听专家咋说吧。
2010-05-12有研究表明,棋类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然而,有关专家认为,孩子要达到这项“头脑体操”的理想效果,取决于孩子是否能快乐学棋。
2010-05-12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的确他们天生喜欢涂涂画画,他们会用一粒石子、一小块瓦片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上、地上、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欢乐与忧伤。
2010-05-12都说EQ比IQ更重要,那么什么是EQ,如何提高宝宝的EQ呢?
2010-03-22宝宝是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是缺乏自控能力的,因此总爱捣蛋和执拗。该如何让宝宝“乖乖”成长,又不会伤害他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呢?
2010-03-22有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宝宝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对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报的话,将来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尽早纠正宝宝的坏习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010-03-22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宝宝在挫折和错误发生后就不会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面对,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2010-03-22每个正常宝宝都有反抗期,只是程度有所偏差,却无法完全避免。家长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帮助宝宝度过人生成长的必然阶段。
2010-03-21很多父母都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孩子,经常强孩子所难,却对孩子的天分和兴趣爱好视而不见,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
2010-03-21当宝宝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信,并且学会关心家人的时候,他的责任感就会慢慢产生。
2010-03-21宽容是生活快乐的基础,拥有宽容人格的宝宝,更容易获得友情,更容易赢得尊重,从而会收获到成长路上的快乐和幸福。
2010-03-20研究表明,“自豪”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情感,2-3岁的宝宝就已经具有这种情感。适度的“自豪”会推动和激励宝宝寻求知识、探索世界,达成目标。同时,“自豪”还会影响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他将来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集体和社会。
2010-03-20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宝宝的爱,让他得到激励和肯定,充满自信。
2010-03-20感恩是一种崇高的品德,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是建立独立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会感恩,对于宝宝性格情操的健康发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03-20宝宝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很容易发脾气或者感到沮丧。学会以下几招,就能帮助宝宝拾回好心情,快乐成长。
2010-03-20专家指出,早期性教育的好坏,将决定儿童此后一生的性观念。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谈性?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钟波天表示,性教育的最大障碍来自家长。
2010-03-18我以为小孩子对性感兴趣很正常,就像她对任何自己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一样,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实的场合下让孩子轻松地认识最自然的东西,就像在麦地里认识小麦,在果园里认识苹果,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会大有好处。
2010-03-17对于现在的成年人来说,小时候谈到性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因为从大人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那是一种不好的事情。他们通过点到为止的生理课本、电视里偶尔的接吻镜头和同学们之间模糊的传闻提供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学会了如何谈恋爱,摸索着去找到各自的“性福”。也许性无知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是一种美德,可对现在的人来说,无知就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更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让孩子懂得更多的性知识,才能够保护自己,生活得更美好。
唱歌会使小宝宝对节奏敏感。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在播放宝宝熟悉的曲调时,他们会鼓掌。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练。
2010-03-16宝宝还没出生前,妈咪其实就可以准备一些柔和、旋律单纯的音乐来作胎教音乐。
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无法面对自然的太阳和风雨。为了让宝宝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家长必须创造条件,让宝宝体会吃苦受累。
2010-03-14溺爱孩子会让宝宝变得冷漠自私,溺爱宝宝的家长很可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
2010-03-14害羞是人的一种天性,适度害羞是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但如果小宝宝过于害羞,导致他们退缩和裹足不前,将会阻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010-03-13欢装病的宝宝经常让大人担惊受怕,而且通常都会经过一番折腾才知道真伪,扰乱了生活还算小事,但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变成“撒谎大王”,还是赶紧纠正吧。
2010-03-13喜欢什么色彩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境,即便宝宝也不例外,快来看看不同颜色偏好的宝宝各有什么样的心声吧。
2010-03-13宝宝哭闹是大部分父母都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适当使用一些技巧,能有效地减少宝宝的哭闹。
2010-03-13胆小的宝宝独立性差,喜欢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不敢独立做事,容易焦虑、害怕,不利于宝宝身心健康成长。
2010-03-12全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四五个大人围着孩子转悠,很容易造成溺爱。然而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被溺爱的宝宝并不能感到更多的幸福。
2010-03-12爱笑的宝宝更快乐,而且更聪明。从2个月起,爸爸妈妈就可以科学地逗宝宝笑了.
2010-03-12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即使觉得有教育的必要,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能避就避。但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他们主张“性方面,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对孩子进行正面性教育是启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
2010-03-09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宋崇升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2010-02-26“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妈妈都会被问到。针对我们这样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 给小孩子讲生命科学知识,是否需要有所避讳呢?对宝宝如何性教育,我们该怎么办?
2010-02-23近日,长春市一名9岁女童怀孕并手术分娩下活婴。消息很快引起轩然大波。抛开过早分娩引起的家庭、经济及心理问题不谈,这还会给产妇本人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女童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妊娠过程一定会由于营养需求的增加造成母子营养不足。怀孕过程中身体的负担大,而女童的骨骼钙化未完全,骨盆和双腿的形态可能在重压下改变。剖宫产本身也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2010-02-164-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他“恋”,第一个目标是他的异性亲长,又名恋母(恋父)情结。
2010-02-01现在,人们觉得许多孩子的言语和行动越来越不像孩子了。有资料证实,孩子们正在被成人的不良养育方法和周围的不良环境“催熟”。
2010-02-01当孩子问你性问题时,不要回避孩子的提问并不等于和盘托出,一定要把握好“度”,让孩子既能听懂又适可而止。
2009-12-27 烦恼:如何和孩子谈论“性”近来,妈妈开始担心了,小俊变得越来越文静,没有一点男孩味,十足的娘娘腔。
2009-12-23 儿子性角色畸形的危害和矫正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尤其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
2009-12-23 怎样面对孩子的“性秘密”“太棒了,真让人高兴,要再接再厉!”保育员对正坐在便器上的女孩轻声鼓励着。在东京千代田区一家托儿所,保育员们十分重视训练婴幼儿正确使用便器、厕所和自己换尿布、清洁肛门。
2009-12-21 如何面对性自慰的婴幼儿告诉孩子生殖器的正确称呼。
2009-12-21 告诉孩子生殖器的正确称呼“孩子也有性秘密?”不可能吧?提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孩子的性萌动从两岁半就开始了。儿童的成长伴随着性的发展,儿童的性发展与他的其他的行为同时发展。性的种子(性染色体)在儿童的身体里,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抽枝,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了解幼儿的性状况及其发展,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2009-12-16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注意也不仅仅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水平上。实际上,现在的小孩是吃得非常的丰富,很多父母甚至把燕窝、虫草等等补品也一气塞给儿童。加上现在的许多经营者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在食物中添加了这样那样的促进成熟的物质。儿童如果长期进食这样的食品,也往往容易导致性早熟。
2008-12-08 如何发现孩子性早熟现象孩子的性早熟并非是到了青春期才产生出现,家长需对孩子的性教育有正确的了解。
2008-10-30 儿童期的性表现明确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和如何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固然至关重要,但是,防患于未然就显得更重要了。每位父母都有必要将"儿童性早熟的预防要则"作为"育儿必读"之一。
2008-06-04 儿童性早熟的预防指南性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2008-06-02 孩子的性健康成长需要引导儿子3岁时,我们一家三口还挤在20多平方米的集体宿舍里。他生性胆小,在我们专为他做的小床上睡不到半个晚上,就哭闹着又钻进了我们的被窝里,不管我们怎么哄,他就是死活不愿睡他的新床。
2008-03-18 关注孩子成长的“烦恼”时下,有一种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指父母有意识地对儿子(或女儿)进行女孩式(或男孩式)的培养。这种家庭教育新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使儿子温柔而细致、女儿刚强而勇敢,兼具双重气质的孩子,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2008-03-14 “愣”小子“变形”记细心的家长有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在交往中模仿成人拥抱亲吻。
2008-01-21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即使觉得有教育的必要,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能避就避。但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他们主张“性方面,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对孩子进行正面性教育是启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
2008-01-11目前研究发现,学龄期青少年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老师(39%)、健康课(28%)、父母(16%)和电视(11%)等。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在孩子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007-12-01明确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和如何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固然至关重要,但是,防患于未然就显得更重要了。每位父母都有必要将"儿童性早熟的预防要则"作为"育儿必读"之一。
2007-11-03 儿童性早熟的预防要则有一位年轻妈妈抱怨说,她女儿去幼儿园后不久,有一段时间回来时总是吵着要站着尿尿,有好几次,由于站着尿尿,结果把裤子尿湿了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