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我们的男孩正在“娘”?

  根据几年前《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国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总数的1%,相比而言,日本约为7%,美国的比例最高,约为10%。而今年教师节前夕,有媒体调查山东济南10所小学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有的小学男女教师比例达到1比10。显然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相对均衡的老师性别配置,对孩子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可能会更好。

  另外,在家庭环境和教育上,现在的男孩子也比以往更娇贵。以前男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泥巴、打水仗,跌倒了爬起来接着和伙伴嬉笑玩耍。而现在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则是平板电脑不离手,相互联网打游戏,闷在家里足不出户。家长也怕孩子出门碰了摔了,都如娇贵花朵般护着,结果“宅男”越来越多。

  不过,如果把男生阴柔化现象简单归咎于学校教育,显然也不客观。性别特征的变化,有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如果说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以往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主角的男性往往是那种硬汉形象,而现在流行的则是“暖男”“小鲜肉”。有人会说,是这些作品错误地引领了潮流,但换个视角,也可能是现实有这样的喜好,类似作品才会有市场。

  往深层次说,在需要男性发挥体力优势的社会,大众审美往往会潜意识更侧重于阳刚一面;而在文明富足的社会,审美趋向就会更侧重精神层面,追求柔美的特征。在文明和平的年代,男性普遍出现阴柔化的趋向,不仅是中国,国外也是如此。过去影视作品中史泰龙、高仓健等“纯爷们”,如今早已不是大众市场的主流。

  虽然有些人对男生阴柔化的担忧表示理解,但也要防止步入误区,忽视内在气质的打造,简单化地追求外表的男性化。所谓“男人”,也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外形上的特征,挺拔的身材、健硕的肌肉等等,更多应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比如有担当、有勇气等。

  “男人之气”的打造重要的是做“男子汉”的教育和培养,就像军人般健硕的体魄更需要承载男人的气度和分量一样,军营锻炼的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对其意志品质的内在打磨。

  在一个兼容并包的健康社会,男孩“娘”气的外在难能质疑,但“真男人”的性情任何时候都丢不得!

63
2015-10-14 01:19:00浏览1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