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体检 >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

举报/反馈
2009-10-16 03:19:0039健康网社区

  2.1 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培养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是多学科联合的要求高的技术,形态学检验专业人员应具有高的素质,如较高的形态学检验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知识。为此,各类医院都应该建立或健全形态学检查的科室,充分保证人力和物力,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正规培训,建立形态学检验人员评价认可制度。

  2.2 涂片染色方法应统一、标准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Romanowsky染色法,也可使用Wright、Giemsa染色或Wright-Giemsa混合染色法;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一些快速和改良染色方法及其染色液对检查血细胞形态不一定适用。

  2.3 制定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 包括采取(骨髓、血液) 样本、制作涂(图)片,瑞-姬染色、各种组化染色,以及其他各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杜绝不合格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产生,做到制片、染色液配制和染色方法的标准化,逐步做到细胞形态辨认上的标准统一。要不断学习,向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实践和临床知识,保证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2.4 研究、制定规范的血细胞各系、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标准)和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应严格按照血(骨髓)细胞名称及其形态学特征标准和血液病细胞形态学标准对细胞进行分类。目前应用的血细胞形态学标准有三种类型:其一为全国血液学工作者座谈会1960年4月颁布的《统一血细胞名称的规定》和该会委托沈阳医学院编(绘)著的《临床血液学及细胞学图谱、导论和图谱说明》,它对我国血细胞名称的规范化、统一化和细胞形态的标准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二为从1980年起我国血液学工作者对血液学新成果及FAB 协作组白血病分类法不断地研究、讨论和修改,制定的《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其中也包括血液学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其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和发行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所载的骨髓象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血液病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甚至前沿研究的新成果而制定的,基层医疗单位专业人员除应掌握标准外,还应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报告规范化要分清确定性诊断、符合性诊断、疑似性诊断和排除性诊断的内涵,提不出具体意见但又有形态学异常的可做形态学描述。发报告时,一定要结合临床及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综合判断。

  2.5 建立骨髓细胞形态复核和标本保存制度 特殊病例应该由多人读片,充分探讨,必要时提请会诊;在发出报告前应当有专人复核,以提高骨髓报告质量。骨髓检验申请单和标本应妥善保存,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检验后都应贴上标签,最好在登记结论的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病案内容,保存备案,以备查证和外送会诊。动态地收集和观察患者资料以及在温习旧片中反复观察和推敲是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最好途径。

  2.6 临床与实验室沟通与交流 除了了解骨髓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外,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更多的临床体征和检查结果,如脾功能亢进、淋巴结肿大,骨痛和发热等体征对于形态学诊断的参考意义均很大。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应仔细、全面寻查对于该病例有意义的诊断线索,并了解疾病可能引起的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尽可能降低漏

  诊、误诊。

  2.7 开展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 自1983 年以来,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质控中心、英国皇家进修学院WHO质控中心、美国洛杉矶质控中心及从1999年开始的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均开展全国医院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 EQA)活动。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多采用质控标本彩色图片指定细胞识别的方式。通过室间质评,实验室将自己的检验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差距,进行改进。有利于参加室间质评的各实验室了解血液病知识和提高检查技术,促进形态学检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彩图上指认各种细胞,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仅靠识别单个细胞容易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因概念不清、“细胞名称编码”不确切、答案不标准等直接关系到质评的结果。除加强和健全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外还可通过专业进修、讲习班、读片研讨会等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要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分析前、中、后各个环节质量控制与管理,减少分析误差,积极参与省(市) 、卫生部及其他权威机构(如美国CAP等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此外,要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确保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互认,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

(实习编辑:陈战锋)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