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从7月19日6时到20日晚,河南郑州出现暴雨。郑州全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城区积水严重。从7月20日17时起,郑州市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19日,河南有794个站出现大暴雨(100毫米以上),河南郑州和平顶山局地出现特大暴雨,嵩山等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
据@郑州气象 消息,20日08时至17时,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度达到“千年一遇”。
近年来灾难性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呈上升趋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曾发表题为“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的研究,这项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 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 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61-2016年间我国极端降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6 年 3 月 1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发布的“Attribution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指出,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影响了某些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2015-2019年间,气候变化的警示迹象和影响(如海平面上升、覆冰损失和极端天气)有所增加,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也上升到了创纪录水平,锁定了未来世代的变暖趋势。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总降水量增大的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极有可能以更大比例增加,即使在部分平均降水量减少的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也发现存在增加趋势,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挪威、南非、巴西以及俄罗斯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结论。对中国来说,全国总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但极端降水强度在增强。近期国内外频发的洪水灾害也正在证实这一点。
《新英格兰医学》援引世卫组织此前研究估计认为,在2030年至2050年之间,每年将约有25万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传染病风险等连锁反应而死亡。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因为它不包括因其他对气候敏感的健康结果而导致的死亡,也不包括发病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与卫生服务中断相关的影响。
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加上人们对河流流域和河岸带的干扰、不良的土地实践(如森林砍伐,上游土地退化和耕种方法造成的地表水过多)日益增加,这被认为是许多地方经常性洪水的主要驱动力。洪水频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这种变化有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人类健康,例如溺水,意外伤害,肠胃炎暴发,呼吸道感染,霍乱、腹泻和登革热等诸多流行病的发生,并可通过改变某些传染病的地域范围和季节性,也可增加抑郁症、焦虑等精神健康不良的发生。
传染性疾病风险主要包括,水源性传染病(Water-borne diseases),如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病和甲型肝炎及媒介生物传染病(Vector-borne diseases),例如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热。
有较多文献综述表明,洪水可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诸如Okaka等综述研究发现肯尼亚的洪灾与水传、鼠传和虫媒疾病等传染病暴发有关。并警告称,进行全面的洪水监视和风险评估,疾病预警系统,制定应急计划以及良好部门协作对于减少洪水带来的传染病风险至关重要。
Brown等通过研究38项洪水事件表明,欧洲爆发的水源性传染病、啮齿动物传播和病媒传播疾病与洪水有关,尽管其发病率低于发展中国家。研究结论同样认为,对于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提升应对能力,可以减少洪水后导致的传染病爆发风险。
这可能与洪涝将造成的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有关,洪水自然灾害可引发饥荒、安全卫生饮用水缺乏、蚊虫滋生等,使受灾人群群体抵抗力下降,暴露传染病风险上升,从而造成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另一方面,与季节有关,全球各地洪涝多发生于雨季,诸如我国洪涝多发于夏季,空气流动性较强,这使得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促使传染病爆发风险上升。
其他健康风险还包括溺水,受伤或外伤,触电风险也上升,与洪水有关的停电、交通影响可能会破坏公共卫生服务(如供水等)中断和所有生命线系统可产生巨大影响,可造成食物短缺从而增加如上所述的水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也可能影响包括冷链在内的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转。再者长时间被困在洪水中,体温过低也可能是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童。在理论上,洪灾期间发生有毒化学品污染是可能的,但迄今未观察到或测定确凿的联系。
虽然从短期来说,洪灾可能传染病传播影响有限,但较长期持续洪涝可导致水源性和虫媒传播疾病风险大幅上升,在全球新冠大流行叠加下,洪涝灾害或将加剧恐健康风险,卫生系统应制定有效的适应措施,以减少洪涝灾害带来健康风险。
突然的暴雨可能导致地区性政府失能,包括通讯阻断、电力中断、信号消失、公共信息系统中断等。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突发失能的预案,积极组织以恢复政府的指挥和救援功能。另一方面,在没有政府组织和指挥的情况下,全社会每一个分子都要做好可能范围内的自救。
自救小手册
企事业单位自救
登封铝合金厂爆炸事件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自救的典范:当洪水来时,全员立刻停产撤离,不急于抢救企业财产。最终虽然出现爆炸,但这种反应槽中剩余的熔融金属遇水导致的爆炸不可避免,而正是因为人员撤离及时,截止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它非防汛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参考这种操作。在暴雨和洪水来临的时候,不必要求全员在岗,而应该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然后积极应对下一阶段的事态。
企事业单位如确保安全,应积极启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资。做好救援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临近地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援。
企事业单位如有确定安全的场地(如地市较高的广场、可容纳较多人员的房屋等),可积极做好开放接纳避险人员的准备。
企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自身的安保团队,负责自己物业和辖区范围内的秩序管理。并设法和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公安部门,获得相关的指导。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应该设法打通自己周边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讯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和户外设施,对外发布信息,告知自身安全情况、人员情况、可提供场地情况、可提供物资情况。
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保证自己单位存储的水、粮食、食物、卫生用品的安好。除可以确保本单位驻留人员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则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天气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1、 寻找稳固的高地:
a) 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b) 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2、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a) 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b)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部分
c)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虽然地铁普遍有防水防汛设计,但是超大洪涝灾害下,地铁排水能力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d) 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地
e) 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中
f)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g) 总之水往低处去人往高处走,要避开低地
h)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3、 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a) 不要开车到处跑,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就是送死。
b) 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无论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乃至高铁等,都可能中断,在地下停运的地铁、在低洼地带的公交车,都非常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c) 不要怕淋湿身体 ,现在天气不冷,淋雨不会失温,就当洗澡了。没伞也不怕,被人看到身体线条也不怕,生命最重要,谁也不会嘲笑谁。
d) 如果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全车人一起撤离,最好彼此手拉手,确保无人掉队,也确保在小的危险下,能够彼此援助。
e) 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打电话,不要急着去发朋友圈、不要急着自拍,不要急着玩手机,雨水可能会损坏手机、太早消耗掉存电后果可能很严重。
f) 找到高地、找到能避雨的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4、 远离电力设施
a) 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远离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b) 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c) 远离电闸、配电箱。
d) 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e) 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5、 个人通讯
a) 在户外遇险,要确保自己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需确保自己手机有电。节约用电!
b) 因此在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停掉操作手机,关机也可以,开始和大家一起撤离。
c) 到达安全位置后,再发一条信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身边人员的情况和安全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d) 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手机,等待救援。
e) 如果周围环境支持你给手机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以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手机,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是否会停电、自己的电力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f)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且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g) 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h) 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这个时候你自己着急解决不了问题。
i) 如果多人集体在某处避险,只要能不被淹没,多人就更容易获得救助和救援。
j) 和身边的人一起互助,大家共同使用有限的电源和通讯设备,以保障大家能更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更久。
k) 和身边的人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在恶劣环境下大家团结,就能活得更久。彼此支持彼此包容,不要闹矛盾。
l) 如果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在电力中断和手机信号中断的情况下,收音机还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信息,即便本地的电台也中断广播,你还能获得相邻城市乃至中央的广播。相信政府没有忘掉你,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援你。
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 大多数人居住在小区中,社区一般由基层居民组织,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的离你最近的政府。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乃至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就能快速组建一个居民自救的集体。人多力量大,组织起来后,更容易战胜灾害。
2、 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下人员转移的准备,以及整理一下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 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如果可能,就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如果不便,哪怕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暂时安顿下来也好。
4、 有需要使用维生设备,如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并且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 一般家庭,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并不多。一些怕浸水的票证票据可以用塑料袋、保鲜袋封好,随身携带,或者放置在家中避水的位置。家中一般最避水的设备是电冰箱。把这些物品放在电冰箱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干燥和安全,关起门来电冰箱一般不会被水冲走。重要物品因此可以得到保全。诸如收藏的邮票、钱币、字画、书信等,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保存。乃至化妆品、珠宝首饰、手办等小件收藏品,都可以用这种办法保存。如果怕大水漫灌冲开冰箱的门,可以用胶带把冰箱缠一圈,门就能闭锁。当然,大水过后,冰箱是肯定没法用了,冰箱里原来保鲜冷冻的食品也没法用了,所以如果预计大水会灌到家里来,不如现在就把冰箱里的东西清空,用来做贵重物品的保险柜。
6、 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7、 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避免短路造成的电火灾。
8、 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9、 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10、 随身携带手机、充电线、充电头、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1、 如果有无线电爱好者,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请携带好,并且告知社区人员,这些可能成为特别重要的救援通讯设备。
12、 家中如果有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带上。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信息,也能帮助邻里乃至社区。
13、 离开前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4、 户口、身份证之类甚至都可以不带,只要社会恢复秩序,这些随时都可以重新办理。靠人脸和指纹,公安机关就可以确认你的身份。但是结婚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需要做好保护,这些都不太容易补办。需要报销的发票、报修凭证等也都需要保管好。这些都存在冰箱里即可。如果没有冰箱,找一个密封的塑料盒或者其它饭盒,或者暖壶、或者保温杯,都是很好的密封工具。可以保证在大水之后还完好如初。
15、 备用的食物,比如包装好的饼干、方便面等等,可以随身携带。如果大水一时无法过去,可以充饥。从冰箱里清理出来的食物,熟食类的可以随身携带。无法食用的生鲜可以打包丢弃掉到垃圾站或者寄存-送给楼上的邻居。没有办法生火的话,生的鱼肉蛋之类根本无法食用。就当成垃圾好了。
16、 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带在身边,这些不仅能保障你一家人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救助更多人。
17、 有水果刀、剪刀、创口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随身携带。
18、 打火机。
19、 有行动能力的健康人,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分别负责救援、维修、维持秩序、卫生救助和自助服务。中国人只要组织起来,能战胜一切。
20、 在社区的组织下,积极将现场情况上报上一级政府。包括所处环境、现场水情、电力状况、燃气线路状况、道路交通状况,最重要的是现场的准确人数,以及男女人数、老弱人数、患病和伤亡人员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于政府调动资源进行救援。
21、 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带好。
22、 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生物谷 bioon)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任医师
龙岩市第一医院 全科医学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