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政府部门发文鼓励不妥
医生反感、撕裂医患关系,让医患双方心存芥蒂……山西此举在业内人士看来有些“歪门邪道”。
医疗时评人吴帅在评论中感慨:这是文明的倒退,将会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不要说在国内,即使放眼世界,也是首创。
“法律从来都没有禁止过拍医生,但掌握公权力的管理者现在却画蛇添足加上鼓励两个字。这个鼓励在这里显得很唐突和无礼,你为什么不鼓励拍照的民众对准公务员,又或者是别的职业群体,而偏偏唯独只对准医生。难道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素质最低,需要专门的鼓励,狠狠监督和破格监督吗?”
怀着改善医德医风的初衷,山西此举也许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诱发“次生问题”。
“作为行政主管单位,对患者的举报可以持欢迎的态度,但是并不赞同鼓励患者举报,更不赞同鼓励患者用随手拍这种方式。医患关系不和谐,未建立医患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鼓励患者举报,医务人员必然会对患者群体产生防范心理,采取防范措施,不利于医患关系和谐。”资深医疗律师宋绍辉指出。
“从证据的效力来说,随手拍等方式产生的证据属于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也容易碎片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事实。对于这些证据所反映的事实应当持慎重的态度,不能轻易地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鼓励采取“随手拍、及时拍”等举报投诉方式,谁来拍、怎么拍……山西此举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在睢素利教授看来,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某些文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可执行性。
“医院作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如果拍摄到其他患者,是否会泄露他人的隐私。以这样的方式不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很不合适,这不是改善医德医风正确的做法。”
患德患风同样重要
患者拍摄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业内尚未有明确的处理办法出台,医生多数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患者或家属拥有对病情的知情权,但这种录音录像的行为说明患者缺乏对医生的信任,会引发医生反感。似乎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医生难以接受这种行为,完全可以要求对方停止。我给医生的建议是,患者不收起摄像设备,就拒绝与其讨论病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乃适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深化职业素养培育工程——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座谈会”曾分享自己的感悟。
他认为,一个好的医生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门诊中,面对患者家属的偷偷录音,李乃适这样看待。
“你录音不录音,我都会这样做,我都会这样看病。我自己不会为此而太过烦恼,作为一个医生来说,心态是好的,对我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