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疾病要闻

肝癌狙击战:40年,上海肝癌发病率下降近50%

举报/反馈
2019-04-30 10:53:54医学界

  肝癌大普查开始了

  专家们刚刚到启东时,因为当地肝癌高发的病因尚并不清楚,当时也缺少“高危人群”的概念,只能对所有的成人进行大规模的肝癌普查。

  杨秉辉记得,当时他们到江苏农村、上海的工厂,只要18岁以上的工人农民,不分男女,都进行甲胎蛋白检测,“通过验血的方法,成本很低,大概几毛钱。”而且,在“为贫下中农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号召下,当时卫生机构组织的检查都不收钱,这让大规模的普查成为了可能。

  和启东相隔不到100公里的上海,从1972年起,开始用测定甲胎蛋白反向间接血球凝集技术(简称“血凝”)进行肝癌早期筛查。一篇1977年发表于《肿瘤防治研究》的文献记录,“此技术灵敏,简便,故适宜于大人群普查 。1974年我们(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与本市某二局系统广大工人医生,组成以工人医生为主体的肝癌普查小组,采用血凝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对本市115101名职工进行了肝癌普查 。”

  然而这项针对115101名在职职工的甲胎蛋白血凝法普查,只发现了20例高滴度血凝阳性肝癌,肝癌检出率为17.4/10万。“普查效率低的问题显现了出来,到了80年代,我接受了国家科委的一个“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哪些人更容易得肝癌,肝癌高危对象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杨秉辉说。


2/4
杨秉辉主任医师肝肿瘤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