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有的卫生室是乡医的家,有的重复建设,一个村建两个卫生室,都是国家出钱。改建成新建,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大量流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有力的监管。
国家拨款建卫生室,要有一套有力监管措施,不能成为卫生院院长赚钱的工具。例如某镇一年新建7处卫生室,有4处是旧屋改造的,上报都是新建,新建20万,改建8万,钱都到哪里去了?
一个实际例子:2000年建卫生室,两个村集资共花费4万元;2005年改建卫生院花8万元,把偏房拆掉,把好好房子改成欧式建筑,设备没填一件,房子面积减小,4万也用不了;2008年卫生院改建一次又花掉8万,卫生室就室内装修一下,说给买设备,至今一件没增加;2010年卫生院让卫生室负责人签字,村书记签字,房屋装修添置设备12万,表上显示已经入住,至今没见设备没见装修。11年里,建一处卫生室花掉32万,真正用在卫生室建设的少之又少,重复建设、重复装修,导致国家资金流失。
有的村没法建集体卫生室,卫生院就用村医民房,不然就不给资质,不给合作医疗定点。现在国家推行药品零利润销售,卫生室法人是集体的,乡医无利润。而国家无钱建设卫生室,征用个人民房,就该付给租金。
很多村级卫生所(卫生室)的房屋,为实施新农合而购置的硬件设备、软件,都是村医自己出资兴建、购买、租用。卫生所所长成了最大的股东——因为,卫生局规定,所有的设施,费用必须所长负责,否则就取消卫生所的法人资格。这样单向不合规定的硬性管理措施会造成村级卫生的负担加重。
既然农村卫生公共要回归公益,那么村级卫生室建设怎么能摊派到每个乡村医生身上呢?说是建好了卫生室给村医补助,但补助5000还要村医自己再拿3000出来买设备,这样的医改制度下谁还有心思搞医疗服务?农村卫生室大多是医生自己投资建设,新医改政策落地,地方政府采用补贴认证的方式,把这些诊所纳入服务与管理,可是没有把他们纳入医疗体系,不负担卫生室的固定资产投入及的运转费用,不负担村医的工资,新医改政策中的“基药零差价”的实施,把村医赖以生存的医药收入化为零,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困境。
(责任编辑:姚青)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老年病医学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东平县东平镇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元谋县元马镇龙川街1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肇东市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岫岩镇大宁街105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新兴路11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