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9月15~16日,2010′中国卫生人才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中央纪委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纪检组组长袁彦鹏、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国际组织等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了论坛。在本次会议进行中,39健康网特别邀请全国高建委基因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海立先生进行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基因产业的规范和标准不明确 人才奇缺
39健康网:基因产业作为高新科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您有什么建议呢?
全国高建委基因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海立:是这样的,这个基因产业是在2000年6月26日,世界6国中、美、英、德、法、日6个国家共同研制成功的,2000年6月26日是宣布了草图绘制完成,就是基因图谱草图绘制完成。中国在做这个事做的可能比较早,真正形成市场化可能是在2007年是比较重要的一年,2006年、2007年,这个基因专委会是2008年成立的,什么原因呢?基因健康产业出现了这么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中国有一个像往常一样的习惯,哪个行业好,大家都去做,但是对规范和标准不明确,所以就比较差一点,根据这个情况国家成立了基因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意思是要规范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如果不做规范的话会被整乱,一般来讲做基因这一块分三个层面,预防医学、预测医学、个性化地健康管理,那么这样的话才能真正使人得到健康。现在往往是所有的企业,你说这样的管理有没有呢?有,但是人才奇缺,基本上招不到人。
比如说我们曾经联系过国家的一些部门,他要做整体的基因检测,检测完了他们在医院躺着,如果基因解读不了那么这些检测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间?我们走了很多实验室,我们联系了很多实验室都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有没有检测管理?有,大规模的检测怎么办,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当时在最初,在从事基因行业的时候就讲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健康指导,你比如说解读,虽然有一个解读的说明书,咱们说能看,但是我们往往不是医生的人看这些东西是有难度的。针对这一个层面的,我说检查出来什么毛病,那我就注意什么病,有没有人有用,但是得不到真正的医生,有经验的医生来做解读,可能这个还是有点局限,所以这个需要大量的医生进入学习,利用他的临床经验来给大家做好好的解读,这样的话这个健康产业才能真正的实施,要不然地话要说整个个性化的诊断、预防的话可能就把一个好的科学引到另外一个里面去了,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是这样的,遇到这些解读问题解决不了,因为我们中国是这样的,健康产业的人他去做这个基因这一块,因为是一个新的学科,中国过去没有接触过,包括现在的医生都没有学过这个东西,甚至有时候连名称都搞不清楚,所以一个很好的产业没有大量地培养医生来做这个事可能会有问题,所以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要卫生系统的专家们、医生们,如果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那么真正的老百姓健康才能得到有保障,要不然的话流于形式,达不到目的,这是我们目前的问题。
那么现在目前,这么说吧,很多东西国外在健康这一块他有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我们中国现在卫生界有没有基因门诊?有,但是基因门诊有这么一个缺陷,太简单的病才能检测。因为医生他本身没有接触过这个工作,他不能系统地排测,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了,你想一个基因,也许你身上有这么一个基因,能关联到很多很多病,但是它得病的概率是不是最高呢?不是。所以,最近组织专家,祁鸣教授参加世界巴黎举行的世界卫生部组召开的便于基因组计划,就是基因检测的人,其实我们现在讲的笼统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有很多种类,我们现在推广的是预测型检测,我要给你查查你有哪一些容易得病的风险而不是疾病,查出来不是病,是得病风险,既然你有这个得病风险了,我们就应该去指导你,让你规避风险,这样人才能真正的健康,这是一个根本的。
那么有了预测型预防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们讲过去我们国家也有预防医学这一块,但是过去流于形式了,这个我只是简单说,比如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干净地食物,一些公共卫生系统或许是在预防,采取这种措施,到了基因解码以后,那么就是说能够在检测过程中让你知道,你有哪一些遗传地信息,就是说这个容易得病的信息,那么这很重要的一条要靠医生本身的临床经验来判断你得病的风险有多高,而不是就一张检测报告就完了,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要很多医生来参与这个活动,所以大量地呼吁医生要参加这个学习,那么这样的话才能把基因健康才能真正做起来。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