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心理百态

三伏天人易被激怒 当心“情绪中暑”

举报/反馈
2010-07-22 10:10:00

  本周开始,北京正式入伏。今年头伏:7月19日-7月28日;中伏:7月29日-8月7日;末伏:8月8日-8月17日,“桑拿天”的感觉会越来越增强——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是三伏天,气温和湿度比夏季平均高0.8℃和5%。全总劳动保护部上周表示,我国已将“中暑”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在一个月的酷夏里,人们除了要注意防止身体中暑外,还要当心“情绪中暑”。

  高温高湿天人易“被激怒”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盛夏酷暑,人们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进食量少,加上出汗多,体内的钙、镁、磷、钾、钠、锌、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其症状表现往往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心境低落、行为失常,并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行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天气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影响会明显增强。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北京三伏天中,初伏、中伏最热,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初伏,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中伏。当遭遇持续高温闷热时,一些人就会处于“易激怒状态”。有数据显示,在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

  五类人要当心“情绪中暑”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按照人的个体差异,通常以下五类人更易“情绪中暑”。

  一是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比如一些办公室“白领”,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每天面临着还贷、职场竞争等压力。在酷热夏季,一件小事就可能让他们把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

  二是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这一类人遇到烦恼事,不善于自我调节处理,也无处倾诉,在令人烦躁不安的“桑拿天”,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三是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这个季节他们常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出现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等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易激动;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随着气温往上升。

  四是争强好胜者。这一类人个性鲜明,闷热天气,更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不依不饶、非要分出高低。

  五是患有其他疾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天气炎热导致旧病复发时,情绪烦躁。“情绪中暑”也可能衍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

  开车族易得“阵发型暴怒障碍”

  一项调查表明,约有四成车主会“情绪中暑”,其中又以驾龄5年以下的新手居多。对开车族来说,在连续较长时间的驾驶后,往往处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状态,一旦遇到红灯、拥堵或各种道路违法行为,被压抑的情绪就极易爆发出来。

  他们情绪烦躁时,有的会“焦躁不停乱按喇叭”,有的会“报复违法行为”或“有打人的冲动”,有的会“骂脏话”,还有的会伴随攻击性驾驶行为。司机“情绪中暑”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引发交通事故。

  开车“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之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有位心理医生说,现在,因开车引发心理障碍的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夏天,一些人的情绪波动会特别大。虽然车里都有空调,但司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呆得过久、内外温差大,很容易产生压抑感,出现烦躁、冲动。

  “情绪中暑”可预防

  随着“伏天”到来,“情绪中暑”的不适症状将会进入高发期,大家应该注意调整情绪,预防“中暑”。

  一、吃好三餐。饮食要清淡,不宜大量进食冰冻食品,以防寒凉伤害脾胃;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和西红柿等,这些都具有解暑清热功能。

  二、保证睡眠。酷暑季节,人体本来就很疲倦,如果晚上睡眠不够,第二天要适当午休。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安眠药。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情绪障碍,导致极端心理问题。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