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属于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和性格异常等。如果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原因
1.遗传因素:指某些精神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同一家族的人出现某种精神障碍的概率高于一般居民。若家中长辈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者人格分裂症,则其后代患上述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2.生物学因素:如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患者可能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失调而引起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情况的发生。
3.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外部客观条件,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和性格异常:部分青少年本身存在自卑、敏感、胆小、孤僻、暴躁等特点,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诱发心理方面的疾病。
二、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法,帮助青少年获得信息处理能力改善不良认知模式,降低对压力源的反应强度,学习应对新技能,最终适应所面临的各种生活事件。
2.行为矫正治疗: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以消除不适当的行为反应为目标,通过奖励来加强适应性行为,惩罚来减少适应障碍行为,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方式。
3.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心理治疗还包括家庭治疗、人本主义疗法等治疗方法。家长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