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依赖型人格分裂,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此类人群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过度焦虑、过度担忧、过度顽固的担心,伴随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表现。临床主要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一、病因:
1、遗传因素: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与遗传因素关系较密切,父母一方或双方具有此种人格,孩子一般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神经生化因素: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大脑里,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物质的含量常常发生紊乱。5-羟色胺等物质与多巴胺递质联系较为密切,是神经递质的合成原料。当5-羟色胺等物质的含量紊乱时,会引起精神焦虑,为精神病理症状的核心,也是治疗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手段;
3、心理社会因素:童年时期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学习成绩不佳、周围环境较差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
二、治疗:
1、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并且促使患者自己认识到焦虑、害怕等不合理认知;
2、药物治疗: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比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氯硝西泮等药物。也可以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