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中药养生

中药现代研究创新的思考

举报/反馈
2008-01-04 00:33:0039健康网社区

  所以在对某种疾病进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时,就不能只了解其内、外致病因素,而且还要了解在这些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机体或不同组织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反应,并了解这些不同反应的细胞、分子、酶、信息因子等的变化及对组织、器官及相关脏器、器官的影响和变化,进而寻找出极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相应的中药、方剂等),这才是真正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而那些试图用现代医药学现有的、或刚刚引进的(甚至是不成熟或不完全公认的)观点去验证、说明、评判中医药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科学的所谓研究,可能不会有什么新的创建和成效。这是一个思路和方法问题。

  现在有些中医药研究者不了解中医药理论中这些学术名词和术语的本来含义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而是刻意要去寻求这些术语概念的“物质基础”,并简单地认为在人体中一定能找到一种“物质”,并且能相应地找到它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团,以至于这么多的关于“寒热”、“虚实”、

  “阴阳”等概念的研究都只是摸到一些皮毛,正像有人比喻的是在进行“瞎子摸象”式的研究,谁也说明不了大象的真正全貌,更说明不了“大象”这个概念。如有人把cAMP和cGMP说成是“阴阳”的物质基础,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阴阳概念中的百分之一甚或万分之一,因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再如对“寒热”、“虚实”、

  “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升降”、“归经”等等的研究也是如此,都失之于泛泛,所以各项研究成果都不能达到真正的实验目的而被广泛认可。再加之现代科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中还有很多尚未被发现的事实,也阻碍了这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从思路、方法上看,现代的中药研究模式,都是对现在一些成熟或不成熟方法和结论的跟踪和引进,所以都没有什么有起色的成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法,进行创新思维模式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因此,对中医药的研究,不能再重复过去跟踪式的模式,而是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创新思路,要运用中医药理论去深入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药物对它们的作用和影响,还要研究人体对药物的作用和影响。如某中药对某疾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应针对其在某个不同阶段的某个环节,进行多学科技术的多指标及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有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3.注意结合和引进最新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至今仅有较短的历史,但其发展异常迅速,而且其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都己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当前医药界研究领域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基因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已成为目前医药学界特别关注的中心问题。

  随着基因与人体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进展,基因的多态性和基因表达调控因素的复杂性已被人们渐渐理解和认识。在医药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也将逐步被合理地应用和科学地解释。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创新思路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这样,才能得出真正正确的结果。

  所以,在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以及对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时,就必须结合现代科学(包括现代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系统论等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所研究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作出富有创新性的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实验研究设计,才能有创造性的发现,才能达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实习编辑:陈静梅)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