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吃药没有好转是什么原因?临床中,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因为长时间服药不见疗效;药物的副作用太大导致身体不适,从而偷偷地减药、漏药、改药、加药。
事实上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感觉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却还不小,这个时候,大家通常都会有疑虑:
既然吃药没什么效果,是不是这个病治不好了,不吃直接放弃算了?
或者:这个药不是很管用,是不是用别的药更好一点?
首先要明确治疗信心,其次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换药、加药或者减药。
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绝症,而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住病情、且控制效果还不错的一类疾病。
而一般人之所以会有精神类疾病都很难治的错误印象,主要是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导致的。
01、疗程长
精神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疗程较长,和普通感冒一般几天即可恢复不同,精神疾病通常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持续治疗,才可逐渐康复。
不要指望什么特/效药什么偏方短期内就能给精神疾病整没了,这是完全没有临床依据的事。
02、个体差异大
精神类疾病往往个体差异较大,即每个人的情况差别较大,也就是说,即使两人患了相同的疾病,使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极端时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人治疗效果很好,而另一人效果一般甚至毫无效果的情况。
但这并不能说明,药物治疗就是无效的,就是可以放弃的。与医生多沟通,总是可以找到对于患者来说治疗效果蕞好的一款药物的。
03、影响患者的自知力
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
自知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生了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精神类疾病一般都会影响到患者大脑的认知能力,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更难以遵从医嘱,导致疾病治疗过程变得曲折。
04、发作次数越多 治疗难度越大
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部分患者由于难以坚持,擅自停药或减药,造成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复发。
而多数精神类疾病都是发作次数越多,则治疗难度越大,因此患者若反复停药致反复发作的话,可能会造成终生需要服药的情况。
同样,这也并不能说明多次发作后疾病就会演变成绝症,即使需要终生服药,不少疾病仍然是可以通过服药达到终生控制维持的效果的。
病人仍然可以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的。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