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说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生怎么说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你可能需要这款中药“暖宝宝”

举报/反馈
2025-01-06 09:06:3539健康网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 师林主任医师

1月5日,是今年的首发节气“小寒”。民间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说法,足以说明这一节气的寒冷程度。许多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冷等现象,中医认为,这其实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师林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针对阳气不足的人群,采用中医“督脉灸”、热敷、中药泡脚、穴位敷贴等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你可能需要这款中药“暖宝宝”


来给身体“添把火”

督脉为阳脉之海,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经络之一,“督脉灸”被誉为“灸中之王”。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督脉生病话督脉,治在上,用骨、针、药熨”“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通过督脉灸,利用药物、姜泥、艾绒三者协调配合,作用于督脉上,可以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虚实的功效,还可以防治虚寒性疾病等。

中医界的“暖宝宝”,让这个冬天不太冷

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是中医版能治病的“暖宝宝”。其源自《黄帝内经》中的“熨”法,属于干热敷的范畴。将中药加热后外敷在患处或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热力促进血液循环,使药物成分渗透至皮肤以致肌肉腠理,能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其兼具热力、药力、穴位刺激的功效,还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的刺激。

正确的养生泡脚方式有→

所谓“寒从脚底生”,师林主任医师提醒,可以通过用一些相应的中药足浴包泡脚来达到调节阴阳、温肾助阳、温通经络、温里散寒等目的,并改善失眠、关节疼痛、痛经、感冒、鼻炎等症状。中医泡脚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如果不清楚自己适合哪种中药,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泡脚配方供参考:

- 祛湿配方:艾叶30克、花椒20克、生姜3片。适用于体内湿气较重的人群,可缓解因湿气引起的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 活血配方: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适合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冰凉的人,能够促进血液流通,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 助眠配方:酸枣仁30克、远志20克、合欢皮15克。对于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的人有很好的帮助,可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

这两招帮你滋养阳气、激发元气

利用艾灸、穴位敷贴法的温热传导能滋养阳气,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缓解之效。

常见穴位有神阙、大椎、肾俞、关元、血海等。艾灸、贴敷神阙可以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大椎穴能益气壮阳,防治风寒;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血海能健脾养血,调补肝肾。

师林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还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情志调摄、适量运动等方式有效地防寒养阳,为即将到来的春天打下健康的基础。让我们过上内外调和的生活,共享健康快乐的人生。

(通讯员:房诗婷、刘文琴、黄睿)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