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广东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广东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举报/反馈
2024-07-23 11:09:3139健康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健康已成为社会健康焦点问题。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为响应社会健康需求,提升公众对脑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联合脑病多学科团队,于7月22日举办了系列脑健康促进公益活动,旨在普及脑健康知识,促进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干预。

中山三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介绍,在25岁后,大脑的发育基本停止,从这个年龄开始,我们需要开始保护大脑。“25岁之后如果不保护大脑,比如连续三晚熬夜不睡觉,大脑就开始衰老了!”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

本年度世界脑健康日主题为“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大脑健康”,在主题下,行业呼吁围绕“预防、意识、获取、合作、教育和宣传”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期望通过塑造认知先行理念、营造平等包容公平医疗环境、促进医研企等多方合作、落实居民健康教育宣传等,希冀形成合力,为人们提供平等有效的医疗保健,提升居民脑健康水平,减轻全球脑疾病负担。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义诊现场,陆正齐教授介绍,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细胞越来越少,脑细胞发出来的突出连接越来越少使脑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了脑衰老,其中最明显的疾病表现一个是帕金森病,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病。

据了解,家族遗传和脑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脑健康的关键因素,陆正齐教授表示,中年人可能面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饮酒、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脑外伤等风险,如果家族史中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即使没有家族史,50岁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睡眠问题、情绪不佳或步态不稳定等情况,建议进行早期大脑健康检查,以确保大脑健康。

预防脑衰老,专家建议,晚上10点半到11点半之间确保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睡眠对大脑至关重要。另外,最简单的减轻大脑压力的方法之一是在睡前半小时用温水冲凉,这可以让神经放松。另一个方法是在睡前进行冥想,让大脑不思考任何事情,专注于正念,不要让思绪偏离,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放松的机会。

此外,我们的大脑喜欢摄取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摄入猪肉、牛肉和羊肉等动物脂肪并不利于大脑健康。为了补充欧米伽3,推荐食用三文鱼、鱿鱼等富含油脂的鱼类,这些食物被各种指南(包括痴呆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指南)推荐。其次,富含欧米伽3的橄榄油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另外,富含欧米伽3的坚果,如核桃、杏仁和葵花籽,以及富含欧米伽3的水果,如牛油果,也是推荐的食物来源。

改变生活中的12个危险因素可延迟或预防40%的老年痴呆

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主任医师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非常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老龄化导致脑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中认知障碍是脑疾病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比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老年脑外伤等疾病,是康复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据悉,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一滴血来检测是否存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只需抽取一管血,其中含有大约1到2周的血液,就可以检测出其标志物,即淀粉样蛋白,通常在疾病提前10-15年就可以检测到淀粉样蛋白的存在。早期的筛查,可以为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干预奠定基础。

陶炯主任指出,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编委会发表了一篇《老年痴呆症预防、干预与护理》的最新报告,指出改变生活中的12个危险因素可延迟或预防4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

比如,从40岁左右的中年开始,致力于将收缩压维持在130 mm Hg及以下。鼓励听力受损者使用助听器,并通过避免耳朵遭受强噪声来减轻听力损失。减少对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的暴露。防止头部损伤(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行业和运输行业的人群)。防止酒精滥用并将每周饮酒量摄入量限制在21单位以内。停止吸烟并支持身边人戒烟(作者强调这将有益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为所有儿童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在中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尽量保持积极的脑力、体力和社交活动。减少肥胖和糖尿病。

抽动障碍大部分会在青春期结束时自行消退

有家长说,我家“熊孩子”这几年有些坏毛病,老是眨眼睛、耸鼻子,有时还怪叫,说他也没用;也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也是眨眼睛,最近又经常耸肩膀,还时不时扭脖子,感觉很奇怪。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副主任李咏梅副主任医师介绍,遇到这种情况,这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在捣乱。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又叫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肌肉抽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动障碍男孩较女孩多见,年龄大多在4~8岁之间起病,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大部分抽动会在青春期结束时自行消退。

李咏梅表示,多数单纯抽动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智力正常,其抽动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学校活动功能,自己也无明显感觉不适,不需要对抽动进行干预或治疗。

家长应该做的是(1)保持平和的心态,爱心加耐心,及时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帮助缓解其不良的情绪;(2)向老师讲解有关的医疗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以减少他的病耻感,必要时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学业负担,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从而有助于抽动的缓解;(3)科学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 ,使其生活丰富多彩,鼓励患儿参加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等,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疲劳;可指导孩子做一些全神贯注的创造性活动,如做航模、乐高、画画等,使患儿转移注意力,减轻抽动症状;注意保持患儿的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