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广东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广东

彭炜:粤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 “治未病”扎实起步

举报/反馈
2009-01-14 13:42:0039健康网社区

  2009年1月14日9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发言说:

  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造福人民健康,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站在全局高度,高瞻远瞩,做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定。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夯实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政策基础、物质基础、群众基础、体制基础、社会基础。中医药强省建设持续呈现出力度大、氛围浓、势头猛、后劲足、前景好的喜人态势,为“治未病”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11月29日,在中医中药广东行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吴仪副总理宣布我省“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确定我省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省“治未病”工作扎实起步,“治未病”在中医药强省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治未病"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内涵。“治未病”是中医理论核心理念之一。在设计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宏伟蓝图时,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医注重预防和治本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认识到“中医药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要看到经济效益,更要看到社会效益。”在《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上工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保健和医疗中的作用。国家组织开展“治未病”工作,使“治未病”这个古老而先进的理论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医疗、保健、产业、教育、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更加明确和清晰。“治未病”工作在我省的开展,开阔了中医药强省建设视野,拓展了中医药强省建设思路,扩大了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域,丰富了中医药强省战略内涵;“治未病”成为中医药强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是“治未病”是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治未病”,核心是防患于未然,目的是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开展“治未病”工作,能够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中医药服务人群,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因此,“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我省的实施,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和家庭、社会负担;将拓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市场,带动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产品的研制、转化和利用;将打造健康文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治未病”工作在我省的纵深推进,必将提高中医药在全省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中医药对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的贡献率,提高中医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这与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对于我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治未病”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有力抓手。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展了“名院名科”建设的思路,突出“健康”在“名院名科”建设的中心地位。丰富了“名医”培养的内涵,强化“治未病”知识和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名医”;充实了“名校”教学的内容,培养具有“治未病”理念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拓宽了医药产品的研发思路,注重开发“维护健康”的中医药产品,促进“名药”的研制和“名厂”的打造;扩大了中医药的群众基础,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目标的实现。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治未病”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我省“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后,省领导高度重视,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二、三次会议上充分肯定我省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要求。黄华华省长明确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新路子,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治未病”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中医药强省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和开展“治未病”相关工作。我省“治未病”工作主要从规划运筹、政策研究、业务建设三个层面展开。

  首先,健全机构,试点先行,推广宣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治未病”试点工作后,我们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推动“治未病”工作,首先要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我局专门成立“治未病项目办公室”,负责指导全省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开展“治未病”工作,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我们从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保健机构等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单位中,遴选了14个试点单位,并确定了广州越秀区深圳宝安区为示范试点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要加强“治未病”理念、知识、方法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与认可程度,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健康的意识,引导、激发广大群众对“治未病”服务的需求,提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将“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践的自觉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我局等单位共同在广州举办了第三期“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出版了一系列中医药科普读物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挂版。各试点单位利用举办院内、院外义诊咨询活动,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和老年活动中心,宣传中医文化;与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合作,开辟“中医治未病系列知识”健康讲座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其次,调查研究,制定措施,完善政策。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单位开展“治未病”工作,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制定措施,完善政策。我们配合省政协开展了“加快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针对“治未病”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一些问题得了及时的解决。如:省财政专门设立“治未病”专项经费;“治未病”健康服务相关收费项目得到了物价部门的批准。

  第三,探索模式,发挥优势,服务群众。构建“治未病”服务平台,探索“治未病”服务模式,是将“治未病”理念落实于服务的关键。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在建设“治未病”服务点的基础上形成服务网络,则是构建“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的基础。我们首先加强各试点单位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流程和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其次是在全省的层面上统筹规划,设立试点示范区,探索构建以大中城市中医院为龙头、以县(区)级中医院为骨干、以社区中医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区域性“治未病”服务网络。其三是要求各试点单位在“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向大众提供高水平、规范化的“治未病”服务。广东省中医院率先运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目前已开展体质辨识2万多例,健康调养月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形成了9种体质的调养方案和专科调养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根据服务人群的特点,开展孕前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至今开展孕前体质辨识近万例,给予体质保健指导2000余例,受到群众的欢迎。

  我省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已扎实起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是统筹协调,重在引导。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推进“治未病”工作,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一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强组织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二要加强部门间协调,对“治未病”试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积极配合,协调解决。从而形成政府引导、多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形成合力,为“治未病”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规范模式,重在服务。开展“治未病”工作,就是要为大众提供规范化的服务。一要根据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建设一批省、市、区、社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治未病”服务模式样板,强化服务规范,发挥示范效应,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服务覆盖面。二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强化业务培训,加大对“治未病”服务技术骨干和职业技能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三要加强“治未病”的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宣传推广,重在实效。一要扩大“治未病”高峰论坛及其系列专题讲坛的“坛后效应”,培养高水平的“治未病”讲师队伍,开展省内巡回宣讲。二要按照国家中医药局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做好为期一年的“治未病”服务的展演、体验活动。三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介绍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及防病治病知识等。要通过宣传,不断提高社会的知晓率,提高服务利用度。

  “治未病”是健康的基石,开展“治未病”工作就是激发人们主动把握健康。“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我省的实施,必将强力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我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将务实践行,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治未病”工作,为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习编辑:黄雁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