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70年再出发,大健康语境下的医疗照护

  11月16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年会主论坛定调“70年再出发”,关注“大健康语境下的医疗照护”。

  在这样一个时代迭代至新的节点,一系列重大改革接连推出,新的布局、新的趋向,逻辑是什么?动力来自哪里?医疗行业的管理者们该如何因应新的时代?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不时因演讲者的精彩发言而鼓掌、惊叹,业界也在思索上述提问。

  本次主论坛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由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独家赞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主持本届年会主论坛。

  孟群: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仅为18.3/10万。而且,卫生总费用5.9万亿元,占GDP6.6%,人均4237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巡视员孟群谈到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时提到。

  同时,他也指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依然不平衡。仅就人力资源分布来说,三级医院医师本科学历占91.1%,村卫生室仅占3.1%,全国平均水平则是55.7%。

  为了破解上述问题,政府推进医联体建设,希望能够达到“医疗资源下沉与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以及“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医联体建设的关键。”孟群强调。

  目前,医院信息化发展特别快,一些医院在向智慧医疗、智慧医院方向发展。不过,很多医院内部也只是建成基于系统的平台,并没有建成全院的集成平台。而且,区域互联互通也仅在部分地区实现。

  因此,当前打通医联体平台的有两个途径:

  第一,“基于国家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与各级平台建设”,数据统一采集、业务共享应用。这种模式适用于区域医疗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第二,医联体信息平台和远程集成平台。

  除此之外,孟群特别强调,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建立综合监管督察机制。他指出,目前,这一改革正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目的是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而且,他强调,在市场监管领域要健全要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王辰:医改应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

  “医院可以采用商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但是医疗服务本质上不是商业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开门见山抛出自己的一贯立场。

  而且,他还补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将医疗服务简单等同于商业服务。因此,与其使用“医疗服务”这一次说法,不如使用“医疗照护”更恰当。他对2019年年会主论坛采用“医疗照护”这一提法给予赞扬。

  随后,王辰院士首先充分肯定新中国70年卫生事业发展,不仅实现服务“普遍可及”,而且“投入产出优良”。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健康照护可及性与质量指数(HAQ)”上的表现,“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改善”。

  同时,他也承认,国内“医疗照护质量亟待提升”,而且特别从“医疗照护支撑条件亟待加强”上展开论述。比如,医疗照护价格亟待体现成本,医疗保险亟待满足多样需求,医疗照护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职业化管理契待加强,医疗照护的社会环境亟待改善等等。

  其间,他特别指出,“中国医院管理现在最缺的就是规范性,而规范的基础恰恰是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且,王辰还特别谈到,“公益性目标与市场经济并不冲突”,卫生总费用在GDP中占比超过6%,是一种正常的增长。

  最后,他谈到,医改还是应该“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而不是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线”。

  刘玉村:医院围墙内的事儿

  “1975年,我自己因为重症胰腺炎住院,病床上躺了42天,当时手术花了三百元钱。出院之后,农村合作医疗全部报销,我们家没有‘因病致贫’。”

  谈到新中国医疗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首先坦陈自己是“受益者”。

  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缺医少药”,政府承担着较大的医疗责任。而且,当时的疾病谱也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特别“强调预防,强调卫生”。

  改革开放之后,以治病为中心,出现很多新的提法,也出现很多争议。作为一位见证人,刘玉村指出,“针对‘看病难、看病贵’提法,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看法,争论了多年”。

  同时,“2009年新医改以来,医务人员在数量规模上实现百万级增长,医院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基本实现医疗建筑现代化,医疗设备现代化,‘看病难’是有所缓解的”。刘玉村指出。

  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需要一些长远的战略思考。“当年改革开放的提法,重心其实在开放。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开放,吸收国外思想、理念、方法、技术、资金”。现在,“我们依然在提改革开放,现在重心在改革上,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改革”,改革“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

  在这样大环境下,“医院发展建设,软硬件资源配置,也一定要顺势而为”。过去,“医院以治病为中心,发展医院,承接快速增长的患者量”。现在情况正在变化,“我们医疗行业也应该要有战略思维的调整”,要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变为“以预防疾病健康维护为中心”。刘玉村指出。

  医院围墙外的事儿,“四梁八柱基本已经搭建好了”,现在要做的是“雕梁画柱”,更多关注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感受。刘玉村指出,这好比建房子,房子基本已经建好,但是还需要关注装修,关注房子居住的舒适度。

  “这就是医院围墙内的事儿”,尤其是“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刘玉村特别强调。

  金维刚:支付改革以规范管理为目标

  “DRG支付方式改革,并不是以控费为主要目标,而是以规范管理为主要目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强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维刚在第十三届中国医院年会上较为详细地回顾计划经济时代到全民医保时代的医疗保障体系演变。当他谈到DRGs支付改革时,尤其是目前在30个城市展开的支付改革试点,参会医院管理者关注尤为密切。

  在“三保合一”和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新时代背景下,医疗保障体系当前改革的趋势,金维刚也有特别提示。“当前医保制度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改革任务要求,拟定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为未来医保改革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在完善医保制度体系上面,当前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升统筹层次,做实地市级统筹;建立待遇清单制度;健全筹资缴费制度;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等等。

  同时,一些跟医院密切相关医保改革任务,金维刚也有谈及。

  首先,医保部门将继续“推进药品耗材招采制度改革”。“要督促‘4+7’试点省市抓好集中采购落地工作,特别是这些药品进医院、开处方的环节”。金维刚强调。

  其次,医保部门将加强“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实际上,一些地区在2019年已经推开耗材零加成。

  而且,医保部门还将“推进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联动调整机制”,特别是完善并落实“互联网+医疗”收费政策。

  最后,“要结合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规范按病种付费病种,扩大按种付费范围稳步开展国家DRGs付费试点”。金维刚最后强调。

  姚冠华:健康厦门建设之路

  “厦门市招聘的优秀全科医生收入要达到40万元,编制放在三级医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大会副主席姚冠华提到这样的数字。

  而且,30分钟演讲过程,他数次引发听众惊叹。比如,厦门市建设23公里步道和7.6公里空中自行车道,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厦门市较早在岛内建立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二级分院、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形成了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疗集团式管理模式。”姚冠华指出。

  经过多年探索,厦门市以“三师共管”为特征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也被业内熟知。全科医师负责执行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方案,转诊对接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管理和随访,进行健康教育。专科医生负责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扩大鼓励基层就诊的慢病病种,实现“基层常用药和大医院一致”,同时允许“慢性病签约对象可开4-8周的长处方药”,把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除此之外,厦门还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带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比如,集美、同安、海沧、翔安四区,建立起中心医院-社区医联体。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仙岳医院、眼科中心组建专门联盟医联体。

  以同安区为试点,厦门市2018年推进区级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设,建立同安区总医院。

  厦门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在国内较早开展,在业界已经众人皆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厦门对信息数据进行再开发,给患者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儿科急诊智能导诊平台,实时发布本地各家医院儿科急诊等候人数、候诊时间等信息,引导带儿童看病市民有序就医。

  王杉:第三方服务的机遇

  “在座的管理者,每天醒来面对的就是‘人吃马喂’。这一轮的医改关注降本控费,强调调整费用结构,鼓励医院聚焦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王杉一开讲就指出。

  当下,医疗控费已从药品向耗材与检查检验项目发展。一些地区在耗材零加成推开时,还同步要求医院降低检查价格。因此,检验检查、药剂科等科室,在医院自营的情况下,正在从利润中心转变低利润中心,甚至成本中心。

  部分大医院药剂科员工过百人,专职从事临床药事管理则非常少,大部分员工主要从事药品物流和药品摆放工作。因此,医院临床药事管理确实不能托管,但是引入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服务是可以控制成本的。

  同样,面对控费压力,“检验科当然也可以选择增强服务能力,就要有新项目引入。但同时,试剂成本、认证成本、管理成本等等都要加进去”,都在摊薄利润。王杉指出,过去“医院选择规模扩张,是因为规模增长还能带来利润”,以后的情况就未必。

  过去,国内医院为了压缩运行成本,在后勤服务方面已经引入第三方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能够帮助医院聚焦专业领域提升,减轻医院运营压力,节省医院运行成本,这也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医学检验、影像、病理中心,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设备及医学工程运维医院,手术中心、急性康复中心等业务引入第三方服务,还刚刚起步。

  过去,这部分业务引入第三方合作的条件并不成熟。比如,王杉就提到,“医院设备管理部门,除了管理大型设备,还要管理血压计、温度计等小型设备,确实难以进行专业化打包”。

  而且,“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落实事关重大”

  不过,在控费改革压力之下,为了控制运行成本,医院在上述业务中逐渐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或将成为主流趋势。

  方蔚豪:第三方服务市场大有可为

  “新时代启程意味着新的迭代周期,医疗健康产业也随之迎来巨大的机遇。”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平安好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蔚豪指出。

  首先,“随着人口增长与老龄化趋势凸显,健康服务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容”。同时,在医改的压力之下,国内医院长期自营的部分科室正在成为成本部门,已经引起业界关注。

  而且,“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出台多项红利政策,大力推进分级诊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希望社会资本承接部分服务。比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医技服务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已经写入政策文件。

  因此,方蔚豪强调,“部分新兴市场正在逐步兴起”,尤其是第三方服务大有可为。目前,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全国首创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依托前沿科研成果和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现已实现自建、共建、加盟、移动、托管、智慧影像等综合业务形态,同时不断加强与医疗机构的科研学术、医联体建设。

  (本文作者:《中国医院院长》曹凯)

2019-11-18 17:21:32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