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北京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北京

自古逢秋悲寂寥,为什么秋天容易伤感?

举报/反馈
2018-09-18 17:25:3339健康网

  秋风渐起,秋高气爽,碧空万里,虽有“极目楚天舒”的舒畅,但是伴着秋风的萧瑟,免不了在心头涌上“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尤其是看着夏季遮挡骄阳的翠绿色的树叶转眼就变得焦黄、枯萎,随风卷落、浪迹天涯,不由得被胸中激起的悲凉蹂躏“怆然而涕下”。


  这种悲秋的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悲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千年情节。早在《楚辞·九辩》中就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千年来也不乏各种悲秋的诗篇,可以说,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诗词文章本身就是作者情绪的抒发和再升华,大量“悲秋”文字的存在恰恰反映了在秋季时大众的心理活动特点——悲。悲伤就是大众在秋季时的情绪特点。

  这种人类的生理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明确的记载:“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在志为忧”意思就是说秋应于肺,忧虑、悲伤是秋季的情绪特点。甚至有人将因为秋季景色、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凄凉、苦闷心情不得宣发,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称为悲秋综合征。

  我们应该知道,季节转化时是人体对气候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秋天来临,天气由热转凉,身体也会由兴奋、积极向上的状态转入消沉、向内的状态。与其说是由于秋天草木凋零,让人产生的萧瑟、凄凉之感,不如说是由于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的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产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低落,造成“悲秋”情况的发生。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在秋季最高,同时也发现“悲秋”的人群多对寒冷比较敏感、体质较弱、体育活动较少,且多为常年在室内工作者。

  长时间的“悲”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不良刺激,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这种不良情绪呢?

  《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克服的方法“喜胜忧”就是说开心就能战胜悲伤。秋天带来不仅有悲风凄雨,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大量的果蔬粮食新鲜上市,不妨适当的多吃些莲藕、莲子、小麦、红枣、桂圆、核桃,以健脾养心对抗抑郁。也可以在天高云淡是出门远足或者爬山,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调动身体机能,从而产生愉悦感。

  另一方面游览着由秋天这支大画笔涂就的红叶似火、黄叶似金,在群山中缠绕、蔓延,也会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喜悦。我们还可以沐浴着秋风、秋阳,深深的呼吸着充满着丰收气息的空气,让自己放松下来,呼朋引伴的唱歌、跳舞、聊聊家常、诉诉愁肠。您会发现,那还有悲伤,明明拥有的只有快乐、只有舒爽开阔的胸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 赵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