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上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上海

中国式创新创业:如何走出去 拿进来?

举报/反馈
2016-06-17 17:20:5339健康网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在医疗器械创新的大潮当中,除了医生集团大热,一些临床医生开发创新产品也逐步得到产业界和资本界的极大重视,而由于医生对临床的需求最为了解,尤其在心血管领域创新中,医生普遍被认为是创新的灵魂。

  然而,近日,在中国“首届国际心血管技术和产业创新峰会”上,来自以色列Yuval Binur博士一席话振聋发聩。他表示:“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与创新成果,在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人的智慧,但今天,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来自以色列的创新项目,中国创新在哪里?医生本应是创新的主体才对,中国也完全有能力依据中国国情制定符合实践条件的卫生保健策略。”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医生的创新?在推动临床医生创新上,又该如何跨越从理念、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鸿沟?中国式的医生创新创业又该如何进行呢?引发业内人士热议。

中国式创新创业:如何走出去 拿进来?

  中国式创新多瓶颈亟待突破

  提到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以色列首屈一指。在过去几年中,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出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在心脏病领域中,一些级的世界心脏病领域的专家,也都来自于以色列。

  在峰会下午举办的国际心血管领域创新项目技术路演环节,6个来自以色列、美国的创新技术项目依次亮相,引发诸多国内专家一致赞誉。但遗憾的是,中国科学家没有能够出现在这个创新的舞台上。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医生的创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内科主任孔祥清认为,如今,政府倡导全民创新,而医疗行业的创新不外乎三件事:医生、工程师、资本。三者完美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然而,在中国这三者都是孤立的。

  “首先,客观上来讲,许多医生没有理念,大都在跟风。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想能否有办法创造一个比国外好的东西,但实际上都在仿制别人;其次,工程师并不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并不知道临床需要什么。许多工程师热情很高,坐在家里想做什么事情,但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与临床医生的想法大相径庭;资本也是如此。医疗创新专业性非常强,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不明白这样的投资究竟会不会有市场,这就是资本的问题——不知道往哪儿投。”孔祥清表示。

  的确,与全民创业的大潮相比,国内真正通过创业将创意付诸实践的医生寥寥无几。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葛均波教授也表示,以色列全国仅有八百万人口,但创新方面成就却非常突出,尤其是能够迅速在临床普及应用的医疗器械方面,有着很好的转化机制,包括对专利的申请、售出和进入大规模的生产。相比之下,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以色列的平台。

  “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医学领域的原始创新大多不是出自中国。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果时,需要考虑该成果是否有不足,怎样才能改进,我们要进行制度创新,系统创新和理念创新。”葛均波说道。

  对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域了解颇深的先健科技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谢粤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全球进程中的瓶颈主要是两点:知识产权。这个行业里,知识产权很多专利很难以突破;规模生产的运营和质量过程管控。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目前还是缺失执行国际接轨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这两点中国企业需要引以重视。

  “中国同行业在全球的参与程度相对也比较低,整个中国前三家心血管企业2015年的销售总和仅为4.6亿美金。”谢粤辉坦言,在这个领域中,基本上特点是比较鲜明,就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的政府监管和严格的质量要求。未来,创新+质量将是中国医疗创新企业进入全球的唯一途径。

  整合多方资源打破行业壁垒

  葛均波教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足以概括当下中国医疗市场创新环境。所谓天时,是指国家支持;所谓地利,指庞大的市场需求;所谓人和,即一大批科研人员。

  据葛均波介绍,目前从国家战略方面来看,国家提出“加强对医疗器械原始高端创新的支持”,预测到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将达到6.5%-7%。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跟高性能医疗器械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未来十年将开发出5-10项应用于心血管、人工关节、视觉恢复等临床治疗的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功能性植/介入产品规模将达到30亿元。

  面临机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业内合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变得势在必行。为此,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简称“CCI”)在葛均波院士的发起下和国内多位资深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参与下,于2015年9月在上海正式创立。

  作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的沈雳认为,医师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但是将创新的理念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产品,仅有医师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医师创新与市场需求完整融合,让临床创新的技术组中实现向产业化转化,最终惠及百姓,是CCI主要研究实践的课题。

  据沈雳介绍,CCI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质专家资源,为有创新和意愿的医师明确的思路,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培训和辅导,并帮助他们整合创新转化所需外部资源。目前,CCI正在与国内一些投资机构、厂商、以及政府进行合作洽谈。

  “地方基层医院在创新资源和技术条件有限,很多基层医生的创新的理念苦于没有好的研发平台去转化。他们直接与大医院打交道会困难得多。而CCI平台会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全程支持和服务。”沈雳表示。

  其实,作为一家创意型的公司,波士顿科学成立36年以来,在地方资源整合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在波士顿科学全球副总裁、北亚区总经理王欣看来,创新既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是与医生的完美结合。王欣认为,光有技术和产品是不够的,医生培训也是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证医生有非常好的培训,尤其是在基层,在偏远地区医生的培训,或者小医院医生的培训。”王欣表示。

  对此,早在2013年,波士顿科学就在上海开办了“创新中心学院”,通过新技术和产品的有效结合,为边远地区的医生提供“远程培训”系统以及3D系统,开创了相对价格较低,成本更加可控的专业教育方式。

  “作为一个跨国企业,我们要考虑到让中国医生,不光是本土创新,还要帮助他们走出去,我们在这一块也做了一些探索。今年3月份,我们在中国搭建了消化内镜直通车万里行项目,将中国医生输入到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东亚,让他们去培训海外医生。这个项目就是希望在创新这个层面不局限于产品、研发,而是多方位的。”王欣强调。

  下一步,走出去,拿进来

  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美国硅谷,创新产业化的链条已然清晰。对中国而言,下一步,如何学习和借鉴以色列以及美国硅谷的体系、模式和经验,如何实现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值得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吴永健认为,目前,中国首先需要走仿制这条路,然后才会有创新。在国家万众创新的氛围熏陶下,整个国家的创新氛围已经逐渐形成。但医疗行业应该如何创新,实际上还需要跟随美国及欧洲的步伐,在前人的基础上添砖加瓦。

  而在Yuval Binur博士看来,中国的本土市场也是以色列“始于足下”的第一步。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的老百姓需要先进的,医疗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巨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口体量是美国的三倍。所以,将中国本土市场作为一个枢纽,先把本土市场做好,然后再走出去成为以色列一大愿景。

  谈及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Yuval Binur博士表示,以色列来中国并不是要教中国,而是一起携手学习。以色列确实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孵化器来推动新点子、孵化新创意,提供相关培训。中国可以派年轻的企业家到以色列接受培训,而以色列人也可以来到中国,从中国学习中国的临床需求,更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流程和过程,双方就可以引入一些引人入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满足各自需求。

  “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重要性,有很多中国人来到以色列寻找投资的机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强和中国的联系,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中国和以色列可以怎么样来进行合作。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合资企业,然后推出一个中国产品。”Yuval Binur博士强调,在创新和全球化方面,以色列一直走在世界前端,现在也希望能够助中国一臂之力,实现更多全球化,让各自产品能够进入更大的市场。

  提及对中国医生的建议,Yuval Binur博士表示,中国医生需要直面阻力的勇气。

  最后,他也提醒,无论是进行科学创新还是医学临床实践,需要的是团队,而非单打独斗,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外科医生、电生理、心衰等多学科医生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够为患者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质量。

  “创新非常困难,你必须要面对困难,还有可能失败,但失败并不可耻。”Yuval Binur博士强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