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点钞不洗手就如厕或染性病 勤洗手会洗手保护健康

陈祖辉 健康管理中心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点钞后不洗手就如厕会致性病?有可能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新闻报道表示,某地2名银行女职员染上性病,其中一名20余岁的女性还从无有过性经验。医生表示,这很可能是由于她们经常在点钞之后没洗手就上厕所的坏习惯导致的。

  点钞不洗手就如厕真可能会导致性病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陈祖辉博士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他表示,性病有很多种,病原体也很多,如非淋病尿道炎,就有衣原体、支原体、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原。而部分病原体的存活时间长,钞票尤其是旧钞又是各种细菌病毒的聚集地,银行柜员在高频度接触钞票之后不洗手就上厕所,不排除有因此而感染性病的可能性。

759639_400x300_001

  专家介绍:陈祖辉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多年,在亚健康纠正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健康咨询门诊主要在疾病控制、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以及妇幼保健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及咨询工作。内容涉及控烟、常见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及性病防治、工作场所暴力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防护、健康体检咨询、一般计划免疫以及扩大计划免役方案、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相关疾病的咨询和教育等。

  不注意洗手易带来各种疾病 高危人群可配免洗手消

  据了解,银行柜员还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陈祖辉表示,这也与他们长期接触“藏污纳垢”的钞票有关。

  日本曾有一项调查结果表示,手掌的“污染度”是马桶圈的5倍以上,如果指甲过长,细菌数甚至能达到马桶圈的10倍以上。陈祖辉介绍,日常手上会有多种细菌,如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注意洗手会带来多种疾病。最主要的是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通常因为用脏手取食物,把细菌经口带入到体内如急性肠胃炎等;另外脓胞疮、红眼病及新闻所报道的性病都是有可能的。

  手上的细菌并非都是有害的。陈祖辉表示,手上的细菌有有益菌和有害菌、常驻菌和暂驻菌之分,用流动水冲洗手部30秒,可以消除掉80%暂驻菌;如果加上皂液,可清除掉99%的暂驻菌。因此,勤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在不便于流水洗手的地方,可以设置免洗手型消毒液(简称免洗手消),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银行柜员等尤其建议配备。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 六步洗手保护健康

  “勤洗手”有益健康众所周知,但是真正“会洗手”的人却不多。陈祖辉建议大家都采用6步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具体步骤: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洗净手掌。

  ②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搓揉洗净指缝。

  ⑤弯曲各指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洗净大拇指。

  ⑥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在另一手的掌心处搓揉,洗净指尖。

  陈祖辉表示,平时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只做到了第一步,就是洗手掌,部分人能洗手背和洗指缝。大拇指和指尖是人们最容易的忽视的地方,而这两个部位恰恰是我们取拿物品最常使用的,应特别注意清洗。6步洗手法一般要求30秒,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效率高,可以不用洗这么长时间,但一般要保持10到15秒。

  “饭前便后要洗手”也是健康知识里的金科玉律。陈祖辉特别指出,便前洗手也非常重要,新闻中的两位女性正是因为便前没有洗手,而不幸受到感染。除此以外,饭后、外出回家后、接触钱后、触碰食物后、都应该及时洗手。“看上去不脏不代表真的不脏”。陈祖辉提醒。(通讯员:温志勤)

2015-06-27 03:36:08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不能吃什么食物和水果
痫病即癫痫,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有所注意,某些食物和水果可能会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包括辛辣刺激性食物、含咖啡因的食物与饮料、高糖食物以及荔枝、柿子等避免吃的水果。1、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生姜、大蒜等这类辛辣食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用后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使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2、含咖啡因的食物与饮料:咖啡、茶(尤其是浓茶)、巧克力以及一些功能性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打破大脑神经元的正常电生理平衡,对于癫痫患者而言,容易诱发癫痫发作。3、高糖食物:蛋糕、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大量摄入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随后血糖又迅速下降,这种血糖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大脑能量供应,干扰大脑正常功能,从而可能会诱发癫痫。4、避免吃的水果:虽然水果一般富含营养,但像荔枝这种含糖量高的水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引发类似高糖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进而影响大脑功能。此外,柿子在未成熟时含有大量鞣酸,食用不当可能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身体不适,间接影响神经系统,对癫痫患者病情控制不利。对于癫痫患者,在饮食上务必严格把关,避免食用上述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食物和水果。还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多久发作一次算正常
痫病(癫痫)并没有所谓正常的发作频率,任何一次发作都意味着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提示病情不稳定。痫病发作频率因个体差异、病因、治疗情况等因素而不同,总体来说,发作越频繁病情越严重。从病因角度看,若是由明确的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引发,随着原发病变的发展,痫病发作可能逐渐频繁,甚至一天数次;若是由头部外伤、感染等急性因素导致,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发作频率可能降低,但若未规范治疗,仍可能反复。特发性癫痫,找不到明确病因,发作频率也因人而异,有的数月一次,有的数年一次。从病情发展阶段来讲,新诊断患者,初始治疗阶段,因药物尚未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发作可能较频繁;持续规范治疗过程中,若用药合理,多数患者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直至数年不发作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但如果自行停药、换药或受不良刺激,已控制的发作可能再度频繁出现。另外,不同发作类型对发作频率的耐受性也有差别。例如,部分性发作相对全身性发作,有时对日常生活影响稍小,但频繁的部分性发作也可能进展为全身性发作。鉴于痫病发作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害,一旦确诊,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片等。同时定期复诊,监测血药浓度、脑电图等指标。生活中注意避免熬夜、饮酒、强光强声刺激等诱发因素,以最大程度控制发作频率,降低疾病风险。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发作吃什么药可以制止
当痫病发作时,可用于制止发作的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一旦发现患者痫病发作,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1、地西泮:地西泮属于苯二氮?类药物,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地西泮与GABA受体结合后,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更多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内,导致神经元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抑制痫病发作时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和扩散,迅速控制痫病发作症状。2、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传递,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发挥抗痫作用。苯巴比妥能够延长GABA介导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增加氯离子内流,使神经元细胞膜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对多种类型的痫病发作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用于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的紧急处理。3、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能够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增加脑内GABA的含量,增强GABA能神经的抑制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另一方面,丙戊酸钠还可能作用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延长通道的失活状态,阻止神经元的反复放电,进而有效制止痫病发作。治疗期间,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抗痫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患有癫痫病的患者能不能要孩子
当癫痫患者病情控制良好且不存在遗传风险时,是可以考虑要孩子的;但若是癫痫患者病情严重且存在遗传风险时,则不建议要孩子。平时,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如果通过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显著抑制,发作频率大幅降低甚至长期无发作。此时,怀孕过程中因癫痫发作导致母体受伤、影响胎儿发育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同时,如果患者的癫痫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而是由后天的脑部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那么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癫痫患者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备孕,进行生育,并且能够较好地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但如果是病情严重的患者,癫痫频繁发作,这不仅会对母体的身体机能造成极大损害,在怀孕过程中,还可能因频繁发作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此外,若患者的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导致,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癫痫综合征,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较高。一旦孩子遗传了癫痫相关基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癫痫发作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癫痫患者,通常不建议要孩子。对于癫痫患者,建议在计划怀孕前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检查、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癫痫的病因、发作类型、病情控制程度以及遗传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